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9957发布日期:2023-12-30 15:0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物件运输的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


背景技术:

2.空军伞兵的伞降地面动作训练,是完成跳伞任务的基础,空军伞兵需要在地面上把跳伞动作练过硬,为伞降实跳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完成正式跳伞任务。
因此,空军伞兵需要进行大量的伞降地面训练,例如离机定型、平台、吊环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子仪器对训练人员的训练动作进行采集、记录和评估,进而可以与标准跳伞动作进行对比,用于分析跳伞动作问题。
目前,需要将电子仪器运输到野外训练场地,路途颠簸,运输过程中电子仪器容易在车箱内不稳固,容易大幅度晃动,导致仪器损坏,同时,仪器卸车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手动将仪器搬运下车,搬运效率低,还有存在磕碰仪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以解决现有的运输和搬运电子仪器过程中存在的因仪器在车内大幅度晃动,导致仪器损坏,以及人为装卸搬运仪器,导致仪器磕碰损坏和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5.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包括:运输车箱本体、滑板构件、缓冲构件和升降构件;
6.所述升降构件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所述升降构件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设置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侧方,所述升降架能够升降;
7.所述滑板构件用于支撑待运输仪器,所述滑板构件能够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当所述滑板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板构件设置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的底板上,当所述滑板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板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架的底板上;
8.所述缓冲构件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所述缓冲构件包括气囊部,所述气囊部能够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升降,当所述气囊部设置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气囊部套设于待运输仪器外部,当所述气囊部设置于第四位置时,所述气囊部设置于待运输仪器上方。
9.进一步的,
10.所述升降架的底板开设有第一缺口;
11.所述运输车箱本体的底板开设有第二缺口;
12.所述升降架能够于竖直方向升降,当所述升降架位于第五位置时,所述升降架的底板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的底板平齐,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于水平方向连通。
13.进一步的,
14.所述升降架靠近所述运输车箱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
15.所述运输车箱本体靠近所述升降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伸入所述第一凹
槽,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相对滑动。
16.进一步的,
17.所述升降构件还包括链条和第一齿轮;
18.所述链条包括水平链段和竖直链段,所述竖直链段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链段垂直连接;
19.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水平链段与所述竖直链段相交的角部,且与所述水平链段和所述竖直链段均啮合连接;
20.所述水平链段能够水平移动,以带动所述竖直链段于竖直方向升降。
21.进一步的,
22.所述升降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
23.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水平链段远离所述竖直链段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水平链段于水平方向移动。
24.进一步的,
25.所述缓冲构件还包括托板、齿条、第二齿轮和第二驱动件;
26.所述托板连接于所述气囊部的底部;
27.所述齿条竖直设置,底端与所述托板连接;
28.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29.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齿条沿自身长度方向升降。
30.进一步的,
31.所述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还包括助力构件;
32.所述助力构件连接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内部,并与所述滑板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板构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3.进一步的,
34.所述助力构件包括连接部;
35.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板构件卡接,所述连接部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滑板构件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6.进一步的,
37.所述助力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
38.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连接,驱动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沿水平方向移动。
39.进一步的,
40.所述滑板构件包括支撑板和滑轮;
41.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待运输仪器,并与所述连接部卡接,且搭接于所述运输车箱本体的底板;
42.所述滑轮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伸入所述第二缺口。
43.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包括:运输车箱本体、滑板构件、缓冲构件和升降构件;升降构件与运输车箱本体连接,升降构件包括升降架,升降架设
置于运输车箱本体侧方,升降架能够升降;滑板构件用于支撑待运输仪器,滑板构件能够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当滑板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构件设置于运输车箱本体的底板上,当滑板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构件设置于升降架的底板上;缓冲构件与运输车箱本体连接,缓冲构件包括气囊部,气囊部能够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升降,当气囊部设置于第三位置时,气囊部套设于待运输仪器外部,当气囊部设置于第四位置时,气囊部设置于待运输仪器上方。
45.通过设置缓冲构件,在运输仪器时,气囊部罩设在仪器四周,起到缓冲作用,当需要卸载仪器时,将气囊部升起至仪器上方,滑板构件水平移动到升降架上,升降架下降至地面位置,卸车过程完毕,装车过程与卸车过程相反,滑板构件放置在升降架上后,升降架上升使滑板构件处于第二位置,然后滑板构件水平移动到第一位置,气囊部下降至第三位置罩住仪器,完成装车过程,装卸车过程中,无需人为手动搬运仪器,提高了搬运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磕碰仪器,解决了现有的运输和搬运电子仪器过程中存在的因仪器在车内大幅度晃动,导致仪器损坏,以及人为装卸搬运仪器,导致仪器磕碰损坏和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的剖面图;
49.图3为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50.图4为待运输仪器位于升降架的示意;
51.图5为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2.图6为缓冲构件、升降构件和助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为运输车箱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4.图8为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9为滑板构件和缓冲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56.图
10为气囊部、托板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57.图
11为图
1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8.图
12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59.图
13为助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
14为助力构件和滑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61.图
15为助力构件和滑板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2.图
16为滑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63.图
17为助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64.图标:
100-运输车箱本体;
110-第二缺口;
120-凸起;
200-滑板构件;
210-支撑板;
211-第二凹槽;
211a-第一倒角;
220-滑轮;
300-缓冲构件;
310-气囊部;
320-托板;
321-通
孔;
330-齿条;
340-第二齿轮;
350-第二驱动件;
360-顶板;
400-升降构件;
410-升降架;
411-第一缺口;
412-第一凹槽;
413-限位凸起;
420-链条;
421-水平链段;
422-竖直链段;
430-第一齿轮;
440-第一驱动件;
500-助力构件;
510-连接部;
511-连杆;
512-连接块;
512a-第二倒角;
520-第三驱动件;
600-待运输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6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6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8.目前,需要将电子仪器运输到野外训练场地,路途颠簸,运输过程中电子仪器容易在运输车内不稳固,容易大幅度晃动,导致仪器损坏,同时,仪器卸车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手动将仪器搬运下车,搬运效率低,还有存在磕碰仪器的风险。
69.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包括:运输车箱本体
100、滑板构件
200、缓冲构件
300
和升降构件
400
;升降构件
40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升降构件
400
包括升降架
410,升降架
410设置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侧方,升降架
410能够升降;滑板构件
200
用于支撑待运输仪器
600,滑板构件
200
能够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当滑板构件
200
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构件
200
设置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上,当滑板构件
200
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构件
200
设置于升降架
410的底板上;缓冲构件
30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缓冲构件
300
包括气囊部
310,气囊部
310能够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升降,当气囊部
310设置于第三位置时,气囊部
310套设于待运输仪器
600
外部,当气囊部
310设置于第四位置时,气囊部
310设置于待运输仪器
600
上方。
70.如图
1、图
2、图3所示,通过设置缓冲构件
300,在运输仪器时,气囊部
310罩设在仪器四周,起到缓冲作用,当需要卸载仪器时,将气囊部
310升起至仪器上方,滑板构件
200
水平移动到升降架
410上,升降架
410下降至地面位置,卸车过程完毕,装车过程与卸车过程相反,滑板构件
200
放置在升降架
410上后,升降架
410上升使滑板构件
200
处于第二位置,然后滑板构件
200
水平移动到第一位置,气囊部
310下降至第三位置罩住仪器,完成装车过程,装卸车过程中,无需人为手动搬运仪器,提高了搬运效率,也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磕碰仪器,解决了现有的运输和搬运电子仪器过程中存在的因仪器在车内大幅度晃动,导致仪器损坏,以及人为装卸搬运仪器,导致仪器磕碰损坏和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71.以下结合图
1-图
17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72.关于滑板构件
200
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73.如图
3、图
4、图5所示,滑板构件
200
能够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当滑板构件
200
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构件
200
设置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上,并插装于第二缺口
110,当滑板构件
200
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构件
200
设置于升降架
410的底板上,并插装于第一缺口
411。
74.滑板构件
200
包括支撑板
210和滑轮
220,支撑板
210用于支撑待运输仪器
600,且搭接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滑轮
220
连接于支撑板
210底部,并于第一位置时伸入开设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底部的第二缺口
110,于第二位置时伸入开设于升降架
410底部的第一缺口
411。
75.为了能够驱动滑板构件
200
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如图
3、图6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助力构件
500
;助力构件
500
连接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内部,并与滑板构件
200
连接,用于带动滑板构件
200
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6.优选的,如图
13、图
14、图
15所示,助力构件
500
包括连接部
510和第三驱动件
520,连接部
510与滑板构件
200
卡接,第三驱动件
520
固定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第三驱动件
520
的驱动端与连接部
510连接,用于驱动连接部
510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带动滑板构件
200
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77.具体的,第三驱动件
520
可设置为油缸,如图
13所示,连接部
510包括连杆
511和连接块
512,连杆
511的一端与第三驱动件
520
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
512相连。
如图
12和图
14所示,支撑板
210靠近连杆
5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
211,连接块
512竖直设置,连接块
512竖直插装于第二凹槽
211中,通过连接块
512与第二凹槽
211的牢固卡接,可限制支撑板
210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第三驱动件
520
可带动支撑板
210在运输车主体的底板上移动。
78.关于升降构件
400
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79.如图3和图6所示,升降构件
40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升降构件
400
包括升降架
410,升降架
410设置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侧方,升降架
410能够升降,升降架
410的底板开设有第一缺口
411;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开设有第二缺口
110;升降架
410能够于竖直方向升降,当升降架
410位于第五位置时,升降架
410的底板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平齐,第一缺口
411与第二缺口
110于水平方向连通。
80.具体而言,当需要从运输车上卸载设备时,启动第三驱动件
520,推动支撑板
21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即向升降架
410方向移动,同时将升降架
410移动至第五位置,即将升降架
410的底板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底板平齐,并且第一缺口
411与第二缺口
110于水平方向连通,利用第三驱动件
520
将支撑板
210推动到升降架
410上,之后升降架
410下降,升降架
410下降时,连接块
512能够从第二凹槽
211中移出,以解除连接块
512与支撑板
210之间的卡接,升降架
410继续下降,直到滑轮
220
着地,完成自动卸载设备的工作;装车过程与卸车过程相反,第三驱动件
520
的输出端提前伸出,升降架
410上升,将连接块
512从竖直方向伸入第二凹槽
211,升降架
410的底板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底板平齐,第三驱动件
520
的输出端带动支撑板
210向车内移动,将支撑板
210上的仪器移动到第一位置下方。
81.优选的,为了使升降架
410的升降动作更加稳定,如图7和图8所示,升降架
410靠近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
412;运输车箱本体
100
靠近升降架
4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
120,第一凸起
120
伸入第一凹槽
412,并能够在第一凹槽
412中相对滑动。
第一凸起
120
和凹槽的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当升降架
410升降时,第一凹槽
412为第一凸起
120

供了滑动的路径,使第一凸起
120
与第一凹槽
412沿着滑动路径产生相对滑动。
82.为了使连接块
512伸入第二凹槽
211的过程更加顺利,如图
16和图
17所示,第二凹槽
21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倒角
211a,第一倒角
211a具有一定弧度。
为了适配第一倒角
211a,连接块
512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倒角
512a,连接块
512下部的厚度自上向下渐缩,第一倒角
211a和第二倒角
512a的设置具有导向作用,使得连接块
512可以更加顺畅的伸入第二凹槽
211中。
83.优选的,为了对滑轮
220
起到限位作用,如图1和图8所示,升降架
410的底板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
413,可挡住滑轮
220
继续移动,放置支撑板
210和仪器从升降架
410掉落。
84.为了驱动升降架
410升降,如图3所示,升降构件
400
还包括链条
420、第一齿轮
430
和第一驱动件
440
;链条
420
包括水平链段
421和竖直链段
422,竖直链段
422的一端与升降架
410连接,另一端与水平链段
421垂直连接;第一齿轮
43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并位于水平链段
421与竖直链段
422相交的角部,且与水平链段
421和竖直链段
422均啮合连接;第一驱动件
440
固定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其输出端与水平链段
421远离竖直链段
422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水平链段
421于水平方向移动,以带动竖直链段
422于竖直方向升降。
第一驱动件
440
可设置为油缸。
85.为了稳固包装待运输仪器
600,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在车内不会大幅度晃动而倾斜、磕碰,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缓冲构件
300。
86.关于缓冲构件
300
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87.如图3所示,缓冲构件
30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缓冲构件
300
包括气囊部
310,气囊部
310能够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升降,当气囊部
310设置于第三位置时,气囊部
310套设于待运输仪器
600
外部,当气囊部
310设置于第四位置时,气囊部
310设置于待运输仪器
600
上方。
88.优选的,如图9所示,缓冲构件
300
还包括顶板
360
和托板
320,顶部连接于气囊部
310的顶部,托板
320
连接于气囊部
310的底部,托板
320
能够升降,以带动气囊部
310升降。
89.具体而言,气囊部
310设置有用于容纳待运输仪器
600
的空间,气囊部
310具有多个气囊带,如图
10所示,气囊部
310可由四个竖直设置的气囊带组成,顶板
360
与气囊带顶部相连,托板
320
与气囊带底部相连,四个气囊带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纳待运输设备的空间,当需要运输仪器时,气囊部
310罩设在仪器外部,将仪器包裹起来,如图
11所示,托板
320
开设有通孔
321,托板
320
套装于仪器的底部,并与支撑板
210的上板面抵接,顶板
360
盖在仪器的顶部。
如此,待运输仪器
600
被稳固包装,而且气囊带是充气状态,具有缓冲作用。
90.为了驱动托板
320
升降,如图3所示,缓冲构件
300
还包括齿条
330、第二齿轮
340
和第二驱动件
350
;齿条
330
竖直设置,底端与托板
320
连接;第二齿轮
340
与齿条
330
啮合;第二驱动件
350
与运输车箱本体
100
连接,输出端与第二齿轮
340
连接,能够驱动第二齿轮
340
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齿条
330
沿自身长度方向升降。
91.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
350
可设置为电机,齿条
330
竖直设置,其底端连接于托板
320
的上板面,顶板
360
的角部设置凹陷结构,此凹陷结构向顶板
360
的中心位置内凹,齿条
330
伸入凹陷结构。
在运输仪器时,开启第二驱动件
350,第二驱动件
350
带动第二齿轮
340
转动,以带动齿条
330
向下移动,进而使托板
320
向下移动直到与支撑板
210的上板面抵接,此
时气囊部
310位于第三位置,气囊部
310罩设于仪器外部,包裹住仪器;在从运输车上卸载仪器时,开启第二驱动件
350,第二驱动件
350
带动第二齿轮
340
转动,以带动齿条
330
向上移动,以使托板
320
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气囊部
310向上移动,即向第四位置移动,使气囊部
310离开仪器,最终气囊部
310和托板
320
均位于仪器上方,之后操作者可利用升降构件
400
和助力构件
500
的配合,将仪器从运输车上自动卸载。
92.优选的,可在气囊部
310设置泄气阀和充气阀,在卸载仪器外的气囊部
310时,打开泄气阀放气,托板
320
和顶板
360
向上移动,可压缩气囊部
310,顶板
360
顶住运输车箱本体
100
的顶部后,托板
320
会继续压缩气囊部
310。
如此,在仪器卸车过程中,能够节省运输车内的空间。
装车过程与卸车过程相反,顶板
360
和底板向下移动,并且通过充气阀向气囊部
310内充气,直到气囊部
310呈站立状态,并包裹于仪器外周。
93.本实施例提供的空军伞兵飞翔训练仪器运输车箱,可以与移动小车组成运输车,将气囊部
310套装在仪器的外部,起到了包装的作用,当仪器运输到目的地后,将气囊部
310升起至仪器上方,待运输仪器
600
在运输过程中可稳固位于支撑板
210上,不会因运输路途颠簸而移动,避免了设备损坏的风险,同时通过升降构件
400
和助力构件
500
的配合,无需人工将仪器搬运至运输车内部,实现了自动装卸仪器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搬运存在的磕碰仪器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搬运效率。
9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