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9989发布日期:2023-12-30 15: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车身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氢能源燃料电池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氢能源燃料电池车中,氢罐以及电池包在车身中的布置一直是研发工作中的难点。
3.现有技术中,当氢罐布置于车身中通道位置时,电池包通常布置于汽车后部,但这会牺牲乘员舱和行李箱空间,不利于拓展整车使用空间。
而若电池包布置在中通道左右两侧,一方面,由于氢罐的设置,将两侧电池包割裂开来,造成侧碰时的车身传力通道不连贯,会降低侧碰传力性能,影响氢罐及电池包的侧碰安全性。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往往仅依赖于座椅安装横梁进行侧碰传力,也使得侧碰传力通道单一,碰撞力传递效果较差,不利于电池包以及氢罐安全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结构,以有利于提升电池包以及氢罐的安全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中具有用于设置氢罐的安装空间,以及分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左右两侧的电池包,且两侧所述电池包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下方的连接梁。
7.进一步的,两侧所述电池包均具有边框,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内的横梁;
8.所述边框具有在整车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的外边梁与内边梁,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外边梁和所述内边梁之间;
9.所述连接梁与各侧所述电池包中的所述内边梁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梁具有外边梁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外边梁主体上的外边梁延伸部;
11.沿整车左右方向,所述外边梁延伸部位于所述外边梁主体朝向所述电池包外的一侧,且在车身侧碰时,所述外边梁延伸部优先于所述外边梁主体溃缩变形。
12.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梁延伸部的横截面呈“日”字型,所述外边梁主体内设有多条倾斜布置的第一加强筋。
13.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为沿整车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根,和/或,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型。
14.进一步的,所述内边梁呈“l”型,并具有内边梁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边梁主体下部的内边梁延伸部;
15.沿整车左右方向,所述内边梁延伸部位于所述内边梁主体朝向所述电池包外的一
侧。
16.进一步的,所述内边梁主体内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内边梁延伸部内设有第三加强筋;
17.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八”字型,和/或,所述第三加强筋为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t”字型。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为沿整车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根,和/或,所述连接梁与各侧所述电池包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
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型,和/或,所述连接梁长度方向的中部沿整车上下方向下拱设置。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结构,通过两侧电池包之间设置的连接梁,可将两侧电池包有机连接在一起,以在车身中形成y向(整车左右方向)贯通的侧碰传力通道,由此能够提升侧碰碰撞力的传递分散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和氢罐的侧碰安全性。
22.此外,通过电池包内连接在外边梁和内边梁之间的横梁的设置,可使得电池包内的外边梁、横梁和内边梁组成侧碰传力结构,由此可与两侧电池包之间的连接梁相结合,更好地增加对侧碰碰撞力的传递效果。
外边梁延伸部优先于外边梁主体溃缩变形,可在外边梁上形成溃缩吸能区,能够较好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碰撞伤害。
外边梁延伸部的横截面呈“日”字型,以及在外边梁主体内设置多条倾斜的第一加强筋,可保证外边梁主体的强度,一方面可在侧碰时使得外边梁延伸部优先溃缩变形,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外边梁主体向横梁有效传递碰撞力。
23.其次,横梁设置为多根,能够较好地提升电池包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增加侧碰传力效果。
横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型,也能够保证横梁在侧碰时的碰撞力传递性能。
内边梁呈“l”型,且由内边梁主体与内边梁延伸部构成,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内边梁主体内设置呈“八”字型的第二加强筋,内边梁延伸部内设置呈“t”字型的第三加强筋,可增加内边梁的结构强度,提升内边梁的侧碰传力效果。
24.另外,连接梁设置为多根,可保证两侧电池包之间的连接以及传力效果。
连接梁与内边梁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
连接梁横截面呈“日”字型,可保证连接梁的传力能力,使得连接梁的中部下拱设置,可利于避让氢罐,便于氢罐在车身中的安装布置,同时其也有助于增加连接梁的结构强度,提升其侧碰力传递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身结构。
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车身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氢罐在安装空间内的布置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以及连接梁的配合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2中a-a位置的断面图;
32.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3.图6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梁下拱设置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结构侧碰的碰撞力传递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电池包;
2、连接梁;
39.101、边框;
102、横梁;
1011、外边梁;
1012、内边梁;
1013、前边梁;
1014、后边梁;
40.1011a、外边梁主体;
1011b、外边梁延伸部;
1011c、第一加强筋;
1011d、内凸部;
1012a、内边梁主体;
1012b、内边梁延伸部;
1012c、第二加强筋;
1012d、第三加强筋;
41.10、安装空间;
20、氢罐。
具体实施方式
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配合部件之间采用本领域常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便可。
而且,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6.实施例一
4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结构,结合图1至图4中所示,整体结构上,该车身结构中具有用于设置氢罐
20
的安装空间
10,以及分设在安装空间
10左右两侧的电池包1,并且在两侧电池包1之间连接有位于安装空间
10下方的连接梁
2。
如上结构,通过两侧电池包1之间设置的连接梁2,可将两侧电池包1有机连接在一起,以在车身中形成y向(整车左右方向)贯通的侧碰传力通道,从而能够提升侧碰时碰撞力的传递分散效果,以提升电池包1和氢罐
20
的侧碰安全性。
48.基于上述整体介绍,具体来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在结构上,两侧电池包1均具有边框
101,以及位于边框
101内的横梁
102,并且各电池包1内的边框
101均具有在整车左右方向上相对布置的外边梁
1011与内边梁
1012,各电池包1内的横梁
102也即连接在外边梁
1011和内边梁
1012之间,同时,上述连接梁2则具体与各侧电池包1中的内边

1012相连。
49.此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电池包1内连接在外边梁
1011和内边梁
1012之间的横梁
102的设置,本实施例能够使得电池包1内的外边梁
1011、横梁
102和内边梁
1012组成侧碰传力结构,进而其再与两侧电池包1之间的连接梁2相结合,可更好地增加对侧碰碰撞力的传递效果。
50.需说明的是,在各电池包1的边框
101中,其除了具有如上所述的外边梁
1011和内边梁
1012,还具有前边梁
1013与后边梁
1014,并且外边梁
1011、内边梁
1012、前边梁
1013和后边梁
1014依次首尾相连,从而共同组成呈环形结构的边框
101。
当然,上述横梁
102便位于该环形的边框
101内。
51.此外,继续结合图5中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外边梁
1011在结构上也具有外边梁主体
1011a,以及连接在外边梁主体
1011a上的外边梁延伸部
1011b。
此时,沿整车左右方向,上述外边梁延伸部
1011b具体位于外边梁主体
1011a朝向电池包1外的一侧,并且在车身侧碰时,本实施例也使得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优先于外边梁主体
1011a溃缩变形。
52.这样,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优先于外边梁主体
1011a溃缩变形,便能够在外边梁
1011上形成溃缩吸能区,进而可在侧碰时使得外边梁
1011较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以降低侧碰造成的碰撞伤害。
53.在上述侧碰时使得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优先于外边梁主体
1011a溃缩变形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例如可将外边梁延伸部
1011b的横截面设置为呈“日”字型,与此同时,在外边梁主体
1011a内则可设置多条倾斜布置的第一加强筋
1011c。
54.横截面呈“日”字型的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以及内部设置有多条第一加强筋
1011c的外边梁主体
1011a,具体仍可参见图5中所示。
而且,通过使得外边梁延伸部
1011b的横截面呈“日”字型,以及在外边梁主体
1011a内设置多条倾斜的第一加强筋
1011c,本实施例可保证外边梁主体
1011a的强度,并由此可如图5示出的,使得外边梁
1011上具有用于溃缩变形的边框变形区m,以及用于进行碰撞力传递的不易于变形的边框传力区n。
当然,边框传力区n的不易变形是相对于边框变形区m而言的,在侧碰碰撞冲击超过一定限度时,以上边框传力区n仍有变形的可能。
5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外边梁延伸部
1011b的横截面,以及多条倾斜布置的第一加强筋
1011c的设置,并基于此可在外边梁
1011处形成边框变形区m和上边框传力区n。
本实施例一方面能够在侧碰时使得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优先溃缩变形,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外边梁主体
1011a向横梁
102有效传递碰撞力,从而可使得外边梁
1011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56.本实施例中,继续如图5所示,除了具有外边梁主体
1011a和外边梁延伸部
1011b,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外边梁
1011中还可进一步设置内凸部
1011d。
此时,相对于外边梁延伸部
1011b,内凸部
1011d连接在外边梁主体
1011a的另一侧,也即该内凸部
1011d位于电池包1内部。
而通过设置有上述内凸部
1011d,不仅可增加外边梁
1011的强度,增加其与横梁
10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具体实施时,该内凸部
1011d还可作为电池包1内部件的承装基础,进而有利于电池包1内部件的布置。
5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仍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各电池包1内的横梁
102可设
置为沿整车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根,并且通过使得横梁
102设置为多根,其能够较好地提升电池包1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增加侧碰传力效果。
58.另外,仍如图4中所示,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也可使得横梁
102的横截面呈“日”字型。
此时,使得横梁
102的横截面呈“日”字型,也能够保证横梁
102在侧碰时的碰撞力传递性能。
5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继续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边梁
1012呈“l”型,并具有内边梁主体
1012a,以及连接在内边梁主体
1012a下部的内边梁延伸部
1012b。
并且,沿整车左右方向,上述内边梁延伸部
1012b也具体位于内边梁主体
1012a朝向电池包1外的一侧。
60.此时,使得内边梁
1012呈“l”型,且由内边梁主体
1012a与内边梁延伸部
1012b构成,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而且,在具有内边梁主体
1012a与内边梁延伸部
1012b的基础上,优选的,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在内边梁主体
1012a内也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1012c,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内则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1012d。
61.其中,上述第二加强筋
1012c具体为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的“八”字型,上述第三加强筋
1012d则为沿整车左右方向布置“t”字型。
并且,通过使得内边梁主体
1012a内设置呈“八”字型的第二加强筋
1012c,以及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内设置呈“t”字型的第三加强筋
1012d,其则可增加内边梁
1012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内边梁
1012的侧碰传力效果。
62.需指出的是,除了在内边梁主体
1012a内设置第二加强筋
1012c的同时,也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内设置第三加强筋
1012d。
当然,具体实施时,仅在内边梁主体
1012a内设置第二加强筋
1012c,或者仅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内设置第三加强筋
1012d,其也是可以的。
而且,对于内边梁主体
1012a和内边梁延伸部
1012b来说,仅在内边梁主体
1012a内设置第二加强筋
1012c,或者仅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内设置第三加强筋
1012d时,在另一个内设置其它结构形式的加强筋结构,也是可行的。
63.本实施例中,仍由图2,并继续结合图7和图8中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上述连接梁2同样可设置为沿整车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根。
如此,使得连接梁2为多根,可保证两侧电池包1之间的连接以及传力效果。
此外,在连接方式上,本实施例优选的可使得连接梁2与各侧电池包1,也即与各侧内边梁
1012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
64.这样,使得连接梁2与各侧内边梁
1012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也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
而在具体结构上,上述螺接结构一般可由设置在连接梁2端部的连接孔,设于各侧内边梁
1012中的内边梁延伸部
1012b底部的连接过孔,以及设置在内边梁延伸部
1012b中的螺母板构成。
连接时,连接螺栓穿过上述连接孔和连接过孔,与螺母板螺接在一起即可。
65.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连接梁2在设计上,其横截面也可为呈“日”字型,且其具体可参见图7所示的为横置的“日”字型,或者也可如外边梁延伸部
1011b或横梁
102那样为竖立布置的“日”字型。
并且,通过使连接梁2的横截面呈“日”字型,显然其也可保证连接梁2的传力能力,以提升其设置效果。
66.本实施例中,仍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使得连接梁2长度方向的中部为沿整车上下方向下拱设置。
此时,使得连接梁2的中部下拱设置,可利于避让氢罐
20,便于氢罐
20
在车身中的安装布置,同时其利用拱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显然
也有助于增加连接梁2的结构强度,以提升其侧碰力传递效果。
67.另外,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上述构成电池包1内的边框
101的外边梁
1011、内边梁
1012、前边梁
1013和后边梁
1014,以及电池包1内的横梁
102和两侧电池包1之间的连接梁2等,均可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且除了连接梁2与内边梁
1012之间通过螺接结构相连,边框
101中的外边梁
1011、内边梁
1012、前边梁
1013和后边梁
1014之间,以及外边梁
1011、内边梁
1012和横梁
102之间则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68.本实施例的车身结构,通过两侧电池包1之间的连接梁2的设置,再配合于各侧电池包1内连接在外边梁
1011和内边梁
1012之间的横梁
102的设置,可使得各侧电池包1内的外边梁
1011、横梁
102和内边梁
1012,以及位于中间的连接梁2共同组成贯通的侧碰传力结构,这样其能够增加车身中的侧碰传力通道,增加对侧碰碰撞力的传递效果,由此可利于电池包1及氢罐
20
安全性的提升。
69.而在发生侧碰时,如图9中所示的,侧碰碰撞力经一侧电池包1内的外边梁
1011、横梁
102和内边梁
1012组成侧碰传力结构向中部的连接梁2传递,并可经连接梁2传递至另一侧的电池包1内,并继续通过另一侧电池包1内的外边梁
1011、横梁
102和内边梁
1012组成侧碰传力结构进行传递分散。
如此,其便能够提升侧碰力在车身中的传递分散效果,有助于提升电池包1和氢罐
20
的侧碰安全性,有利于整车品质的提升。
70.实施例二
7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实施例一中的车身结构。
72.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中的车身结构,能够提升侧碰力在车身中的传递分散效果,有助于提升电池包1和氢罐
20
的侧碰安全性,有利于整车品质的提升,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