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机双机头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7022241发布日期:2024-02-09 13:1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机双机头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套机领域,特指一种手套机双机头编织工艺。


背景技术:

1、电脑手套机的基本结构是:在左、右基座之间,设置有前、后针床,针床上设置有可升降的织针,前、后机头上皆设置有三角底板,三角底板上设置有各种三角,选针滚筒配合三角底板对织针进行选针起针,完成各种编织功能。

2、以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8167242u”为例,现有的电脑手套机一般是通过机头连接装置将前、后机头连接,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实现前、后机头的同步运动(在先专利中是通过驱动后机头带动前机头)。

3、但是此种类型的手套机在运行时,其前、后机头在一次来回中有一半的过程处于“空转”状态,并不进行手套的编织,因此,在2022年的3月、申请人为施小川所公开的“cn114182422a”专利(对比文件1)中,提出了一种凯发k8ag旗舰厅真人平台的解决方案,即取消掉机头连接装置,且前、后机头分别通过一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使手套机在前、后机头来回运行过程中都能进行编织,其声称的功能核心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书0045段】

4、“一、前后导针机头由两个伺服电机独立驱动,(其他普通手套机都是前后导针机头由一个电机驱动的),当然也可以由一个电机驱动另由机械结构转换以实现前后两导针机头错位运动和平行运动的转换;

5、二、每个纱嘴也由独立的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独立驱动;

6、三、前后导针机头的起针三角要左右两个方向运动时都可以推起针床上的织针,并调节织针下降的幅度。”

7、但是,申请人经过研究认为,用前伺服电机和后伺服电机实现差速运转,实现前导针机头和后导针机头差速运行或同步往复运动,其对两个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要求高(差速和同步之间需市场进行切换),调试难度大,维修不方便。

8、因此在2023年8月24日申请了“一种手套编织工艺,申请号为2023109982669”的在先专利,通过两个机头上多个系统的配合,实现机头同步运行下的双面编织。

9、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试验后,申请人又在该编织工艺的基础上,对各系统中的三角布局和结构进行了改进,研发出一种手套机双机头编织工艺,使其具有更高的编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手套机双机头编织工艺,基于保持同步运行的第一机头和第二机头,第一机头上设置有第一三角底板,第二机头上设置有第二三角底板;编织当前行时,第一三角底板上最后若干织针尚未完成编织,第二三角底板上织针已经开始起针,或第二三角底板上最后若干织针尚未完成编织,第一三角底板上织针已经开始起针。

3、手套机不采用选针器而是选针滚筒,因此这里三角底板是指编织区域而非选针区域的三角底板;“当前行”指的是:手套是筒状结构,手套上的一圈为编织时的一行,而针床上设置有一排织针,所有参与编织的织针被顶起再落下才算完成编织,而在先的双面编织中,需要一三角底板的织针完全完成编织,另一三角底板上的织针才开始编织,具体见实施例和附体解释。

4、进一步,第一机头上的第一三角底板包括第一系统、第二系统,第二机头上的第二三角底板包括第三系统、第四系统,第一系统和第三系统前后相对设置,第二系统和第四系统前后相对设置;

5、当进行手套双面同时编织时,根据机头运动方向的不同:

6、或第二系统、第三系统参与编织,

7、或第一系统、第四系统参与编织。

8、该编织方式和在先申请的编织方式一致,在前、后机头的起针时机上做了改进。

9、进一步,第一三角底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起针三角,两个第一起针三角之间或交错设置、或重叠设置、或交错重叠设置,通过第一起针三角的交错重叠设置使双面编织时起针更加紧凑。

10、在先专利正常编织时,第一三角底板上的两个起针三角相聚较远,且在其中还设置有两个橡筋三角,织针在两个相对的针床上轮流起针时,一侧织针完全编织完成后,另一侧织针才开始起针编织;织针的起针需通过起针三角被抬起才能参与编织,且需经过上中山三角和下中山三角,且经过密度三角(密度三角越往下所编织的线圈越大)的下端才算完成一个线圈的编织,且由于上、下中山三角的起针斜边角度不能过于垂直,因此这两个三角的宽度不能随意更改。

11、因此,在本发明中,当第一起针三角和第二起针三角交错重叠设置时,可以在一侧针床上的织针还未完成编织时(即还未到密度三角最下端),另一侧针床上的织针已经开始起针,从而提高编织效率;即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编织效率高于在先双面编织效率高于现有手套机编织效率。

12、进一步,第二三角底板上设置有摆动密度三角,摆动密度三角能在第二三角底板上左右摆动,其摆动的幅度与第一三角底板上的两个第一起针三角相对应。

13、在先的第二三角底板上的位于中间的密度三角只具备上下滑动调节线圈密度的功能,使第二三角底板上的密度三角具有摆动功能,在保证密度三角功能的同时,与第一三角底板上第一起针三角和第二起针三角之间“织针起针更为紧凑”相匹配。

14、进一步,摆动密度三角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辅助密度三角,辅助密度三角与摆动密度三角联动升降。

15、根据织针走针方向的不同,织针沿摆动密度三角的一侧向下走针时,同时推动摆动密度三角,并经摆动密度三角的下端与辅助密度三角的下端走针,实现对编织线圈密度的控制;辅助密度三角与摆动密度三角联动,可减少控制单元的数量。

16、进一步,第二三角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左密度三角、第二右密度三角,第二左密度三角和第二右密度三角相邻而设。

17、该技术方案的设置缘由和摆动密度三角相同,在先的密度三角由于织针行程空间充裕,当其设置在中间时,无论织针左行或右行都能与之相适应;当经过改动后,织针从左至右时密度三角下端需在右侧作用,织针从右至左时密度三角下端需在左侧作用,因此通过分设密度三角或进行密度三角的摆动从而保证其原有功能。

18、进一步,摆动密度三角或第二左密度三角、第二右密度三角上方设置有限位三角,限位三角两侧的斜度与摆动密度三角两侧的斜度或与第二左密度三角、第二右密度三角侧边的斜度相一致。

19、一根完整的组合织针具有多个针踵,限位三角的斜边用于限制织针的其中一个针踵,使相对处于下方的针踵沿密度三角走针时不容易“打针”。

20、进一步,第一三角底板两侧各设置有第一橡筋三角,第二三角底板两侧各设置有第二橡筋三角,第一橡筋三角的起针和第二橡筋三角的起针的设置方向相反;橡筋编织时,根据机头运行方向的不同,或第一系统、第四系统的橡筋三角参与编织,或第二系统、第三系统的橡筋三角参与编织。

21、在先申请中,第一三角底板的两个橡筋三角(橡筋三角并非手套编织的必要技术特征,其只用于橡筋编织功能中)设置在两个起针三角之间,第二三角底板的两个橡筋三角分设在两侧;由于本案中,第一三角底板上两个起针三角交错设置,因此将橡筋三角也设置到两侧,且通过将其方向设置成与第二三角底板上的橡筋三角方向不同,通过机头左右移动方向的不同实现交错工作,使两底板上的橡筋三角不产生冲突。

22、进一步,第一三角底板左侧设置有第一压针三角,第一压针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一左密度三角,第一三角底板左侧的第一橡筋三角和第一压针三角、第一左密度三角之间留有走针通道。

23、走针通道用于橡筋编织时,织针对橡筋线进行钩针的动作所用。

24、进一步,两个第一起针三角上方设置有切换三角,当进行缝口编织时,切换三角从第一三角底板上伸出。

25、切换三角能相对于三角底板前后移动,切换三角只在缝口编织时伸出。

2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7、通过对双面编织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三角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在编织时,前、后针床上的织针起针编织时更加紧凑,直接提高了编织效率;同时缩小了三角底板的尺寸,使得整个手套机的尺寸也可以相应减小。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