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鞋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9399发布日期:2023-12-30 14: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凉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凉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凉鞋。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凉鞋样式多样,其中包括在鞋面上设置多个透气孔的洞洞鞋。
此类洞洞鞋多包括拖鞋本体和连接于拖鞋本体的可转动的后跟带,以实现拖鞋、凉鞋的两用。
3.该鞋作为拖鞋时,便于穿脱,但长时间穿着容易因穿着者的后跟没有相应的支撑而导致穿着者形成不良的行走习惯;作为凉鞋时,后跟带对穿着者的后跟部形成支撑,但是穿着时需要预先调节后跟带,并在穿着后再次调整后跟带的位置,整个穿着过程较为繁琐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凉鞋,便于穿脱的同时对穿着者的后跟部形成良好的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在便于穿脱的同时对穿着者的后跟部形成良好的支撑,本技术提供一种凉鞋。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凉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凉鞋,包括鞋底、鞋面和后跟,所述鞋面和所述后跟均连接于所述鞋底;所述后跟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鞋面,另一端与所述鞋面之间具有穿设间隔,所述穿设间隔位于所述鞋底的足弓位置处;所述鞋面远离所述鞋底的边缘与所述后跟远离所述鞋底的边缘之间形成鞋口,所述穿设间隔与所述鞋口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休闲鞋时,穿着将脚部从鞋口与穿设间隔处伸入凉鞋内;伸入过程中,穿设间隔处的鞋面与后跟在脚部的支撑作用向相互远离,从而使得穿着者能较为顺利地将脚部伸入凉鞋内,提高凉鞋的穿着便捷性;而当凉鞋处于穿着状态时,后跟为穿着者的脚后跟形成支撑,从而使得凉鞋在便于穿脱的同时对穿着者的脚后跟部位形成良好的支撑。
8.可选的,所述后跟与所鞋面一体成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鞋面与后跟的生产,另一方面使得鞋面与后跟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连接,提高凉鞋的穿着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后跟贯穿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沿所述后跟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凉鞋的透气性能。
12.可选的,所述鞋面在用于供人体的脚背抵接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凉鞋的透气性能,同时由于第二透气孔与穿着者的脚背相对应,因而外界砂石与雨水通过第二透气孔进入凉鞋内部的风险较小。
14.可选的,所述后跟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后跟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入凸条,减小穿着的脚后跟因与外界碰撞而受伤
的风险。
16.可选的,所述鞋底包括外体和鞋垫体,所述鞋垫体连接于所述外体,所述鞋垫体用于供人体的脚底抵接;所述鞋垫体的弹性大于所述外体的弹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较大的鞋垫体起到缓震作用,利用弹性较小的外体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凉鞋对于穿着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8.可选的,所述外体设置有嵌槽,所述鞋垫体面向所述外体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嵌槽适配的嵌体。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嵌槽与嵌体的配合实现对鞋垫体的限位,降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鞋垫体相对于外体滑移脱落的风险。
20.可选的,所述嵌体位于所述鞋垫体的中部位置处,所述嵌槽的槽底贯通所述外体背离所述鞋垫体的表面,所述嵌槽的槽壁远离所述鞋垫体的边缘与所述鞋垫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嵌体的厚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穿着者行走时便于弯折;另一方面,使得行走过程中,嵌体的形变相对较小,从而利用嵌体对穿着者的足弓位置处形成较为稳定的支撑。
22.可选的,还包括袜套,所述袜套连接于所述鞋底。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袜套,利用袜套对外界的砂石等杂质形成阻挡,降低砂石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风险
24.可选的,所述袜套与所述鞋底可拆卸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更换和清洗袜套。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通过在鞋面与后跟之间设置穿设间隔,并使穿设间隔与鞋口连通,一方面便于凉鞋的穿脱,另一方面利用后跟对穿着者的脚后跟形成良好的支撑;
28.2.通过在鞋垫体设置嵌体,并在外体设置与鞋垫体适配的嵌槽,降低鞋垫体相对于外体滑移脱落的风险;
29.3.通过设置与鞋底可拆卸连接的袜套,降低外界砂石等杂质与穿着的脚部皮肤接触的风险。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第二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用于展示实施例1中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用于展示实施例2中袜套为高帮袜套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1、鞋底;
11、外体;
111、嵌槽;
12、鞋垫体;
121、嵌体;
2、鞋面;
21、第二透气孔;
3、后跟;
31、第一透气孔;
32、凸条;
4、穿设间隔;
5、鞋口;
6、袜套;
7、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
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凉鞋。
38.实施例139.参照图1和图2,一种凉鞋包括鞋底
1、鞋面2和后跟3,鞋面2与后跟3均连接于鞋底
1。
后跟3的一端连接于鞋面2,另一端与鞋面2之间具有穿设间隔4,穿设间隔4位于鞋底1的足弓位置处。
鞋面2远离鞋底1的边缘与后跟3远离鞋底1的边缘之间形成鞋口5,穿设间隔4与鞋口5连通。
穿着凉鞋时穿着者将脚从鞋口5与穿设间隔4处伸入,伸入时穿设间隔4处的鞋面2与后跟3相对移动,便于穿着者将脚伸入凉鞋内部;穿着者穿着凉鞋行走时,后跟3对穿着的脚后跟形成良好的支撑,从而使得凉鞋在便于穿脱的同时对穿着者的脚后跟部位形成良好的支撑。
40.其中,后跟3与鞋面2一体成型,一方面可同时成模鞋面2与后跟3,便于凉鞋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使得后跟3与鞋面2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连接,提高凉鞋的穿着稳定性。
41.可以理解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后跟3与鞋面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粘接固定或者缝合固定。
42.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后跟3贯穿开设有第一透气孔
31,第一透气孔
31沿后跟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借此设计,一方面,提高凉鞋的透气性能;另一方面,当凉鞋处于穿着状态时,人体的跟骨位于第一透气孔
31中并抵接于第一透气孔
31的孔壁,从而降低穿着者的脚部从凉鞋内脱出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凉鞋的穿着稳定性。
43.进一步的,参照图1,后跟3设置有凸条
32 ,凸条
32沿后跟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利用凸条
32提高后跟3的减震性能,降低穿着者的跟骨因与外界碰撞而受伤的风险,同时通过引入凸条
32提高后跟3的耐磨性。
凸条
32可设置一根,也可设置多根。
凸条
32与后跟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优选一体成型。
44.可以理解的是,鞋面2与鞋底1的侧壁同样设置有凸条
32,以提高凉鞋的减震性能和耐磨性。
45.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鞋面2在用于供穿着者的脚背抵接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
21,以进一步提高凉鞋的透气性能。
同时,由于第二透气孔
21的开设位置与穿着者的脚背相对应,因而第二透气孔
21与鞋底1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降低地面的雨水、砂石等杂质通过第二透气孔
21进入凉鞋内部的风险。
46.参照图2和图3,鞋底1包括外体
11和鞋垫体
12,鞋垫体
12连接于外体
11,鞋垫体
12用于供人体的脚底抵接,鞋垫体
12背离外体
11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呈弯曲状设置的防滑槽,鞋垫体
12的弹性大于外体
11的弹性。
本实施例中,鞋垫体
12由eva材质制成,外体
11由橡胶制成。
47.本技术对于外体
11与鞋面
2、外体
11与后跟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粘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48.其中,参照图3,外体
11开设有嵌槽
111,鞋垫体
12面向外体
11的表面设置有与嵌槽
111适配的嵌体
121,从而利用嵌体
121与嵌槽
111的槽壁之间的抵接,对鞋垫体
12形成限位,降低鞋垫体
12与外体
11滑移脱落的风险。
49.本实施例中,嵌体
121与鞋垫体
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粘接固定。
50.本实施例中,嵌槽
111贯通外体
11背离鞋垫体
12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贯通。
51.嵌槽
111在外体
11的开设位置不限。
本实施例中,嵌槽
111开设于外体
11的中部位置处,嵌体
121设置于鞋垫体
12的中部位置处,以使嵌体
121与外体
11之间的受力相对稳定。
52.进一步的,嵌槽
111的槽壁远离鞋垫体
12的边缘与鞋垫体
12之间的距离大于嵌体
121的厚度。
借此设计,鞋垫体
12的中部位置对应于穿着者的足弓位置,使得穿着者行走过程中,嵌体
121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压力较小,进而使得鞋垫体
12的足弓位置处发生的形变较小;与此同时,鞋底1的前脚掌区和后脚掌区因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而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在穿着者的足弓位置处受到较小来自地面的冲击力的同时,对穿着者的足弓位置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53.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穿着者将脚部从鞋口5与穿设间隔4位置处伸入,在穿设间隔4位置处,鞋面2与后跟3相对移动,便于穿着者将脚伸入凉鞋内部;穿着者穿着凉鞋行走时,后跟3对穿着的脚后跟形成良好的支撑,从而使得凉鞋在便于穿脱的同时对穿着者的脚后跟部位形成良好的支撑。
54.实施例255.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袜套6,袜套6连接于鞋底1,从而进一步降低外界砂石进入凉鞋内部的风险。
56.袜套6由飞织布制成,在对外界砂石起到阻挡作用的同时,兼顾凉鞋的透气性能。
57.参照图4和图5,袜套6可以是高帮袜套6,也可以是低帮袜套
6。
58.袜套6与鞋底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袜套6与鞋垫体
12一体注塑,也可以是袜套6与鞋垫体
12粘接固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59.若袜套6与鞋底1固定连接,则可进一步将袜套6粘接于后跟3的边缘以及鞋面2的边缘,从而降低外界砂石从袜套6与后跟3或袜套6与鞋面2之间的间隙进入凉鞋的风险。
60.本实施例中,袜套6与鞋底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袜套6进行更换和清洗,同时也便于穿着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连接高帮袜套6或低帮袜套
6。
61.具体地,参照图5,袜套6与鞋底1通过超薄魔术贴7可拆卸连接,魔术贴7的设置位置为鞋面2位于人体脚背的位置处以及后跟3的内表面。
6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