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穿一体针织鞋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9048发布日期:2023-12-30 14:1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速穿一体针织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具体涉及一种速穿一体针织鞋。


背景技术:

2.一体针织鞋面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一种鞋面新材料,由于其可通过针织机械一体针织成型鞋面,可减少鞋子生产的很多加工工序,因此在近几年休闲运动鞋领域中流行使用,针织鞋面常见按不同针织机械针织的区分可分为横机织的飞织鞋面、袜机织的袜鞋面等。
不管是哪一种现市场上常见的这种针织鞋面有得直接去掉了传统鞋面的鞋舌和鞋带设置,虽然这种鞋子穿着后脱掉相对容易,可以不使用手就能够完成,但将所有这些鞋子重新穿上去可能并不那么容易。
反而,许多鞋需要几个步骤来穿上鞋,包括使用其它紧固件或者类似物穿鞋带和系鞋,并且这样的步骤可包括松开和/或解开那些上次穿时未经适当松开或解开的鞋。
这对于孕期的妇女、老人、有腰部疾病或其他不便于弯腰和使用手部辅助的人群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穿脱的速穿一体针织鞋。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速穿一体针织鞋,包括鞋面和鞋底,鞋面与鞋底固定连接,其中鞋面包括一体式编织而成鞋面底面和鞋面周面,鞋面周面与所述鞋面底面的周缘连接,鞋面底面和鞋面周面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足部的腔体,腔体顶部具有开口,在所述鞋面后侧设有与鞋底相连的鞋后跟套,使得鞋后跟套与开口之间形成有供穿用者足部穿入的穿鞋口,鞋后跟套包括用于紧贴脚部侧面的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支撑部两端延伸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鞋面周面相连接。
5.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鞋面周面包括鞋面表面和鞋舌面,所述鞋舌面与鞋面表面相连接,并延伸至鞋面底面的后端相连接。
也就是说,鞋面表面对应传统的鞋面的鞋舌为鞋舌区域。
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部内侧面的下部向外凹陷且上部在自下而上的方向上向后倾斜,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鞋面底面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以形成所述凹陷。
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起部截面为弧形状。
8.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后跟套由里至外依次设置有内面层、柔性层、硬质层和外面层,柔性层设置在内面层与硬质层之间,以构成所述凸起部。
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硬质层采用硬质板,所述柔性层采用海绵材料制成,所述内面层和外面层采用面料制成。
1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口沿鞋底后侧方向呈倾斜设置。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
编织而成鞋面底面和鞋面周面,以构造成一体式鞋面,并在鞋面后侧设置有鞋后跟套,通过鞋后跟套可以使得穿用者可以不使用辅助工具直接进行鞋子的穿脱,为用户提供穿脱更方便。
附图说明
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后跟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的a-a向剖面示意图;
17.其中:
18.1—
鞋面
19.2—
鞋底
20.3—
鞋面底面
21.4—
鞋面周面,
40—
鞋面表面,
41—
鞋舌面
22.5—
开口
23.6—
鞋后跟套,
60—
第一支撑部,
61—
第二支撑部,
62—
凹陷,
63—
凸起部,
64—
内面层,
65—
柔性层,
66—
硬质层,
67—
外面层
24.7—
穿鞋口。
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本实施例的速穿一体针织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鞋面1和鞋底2,鞋面1与鞋底2固定连接,其中鞋面1包括一体式编织而成鞋面底面3和鞋面周面4,鞋面周面4与所述鞋面
底面3的周缘连接,鞋面底面3和鞋面周面4围成用于容纳穿用者足部的腔体,腔体顶部具有开口5,在所述鞋面1后侧设有与鞋底相连的鞋后跟套6,使得鞋后跟套6与开口5之间形成有供穿用者足部穿入的穿鞋口7,从而穿用者在穿鞋时,可以方便从穿鞋口伸入,并且通过鞋面与鞋后跟套可以提高足部穿着后的稳定性。
29.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开口5沿鞋底2后侧方向呈倾斜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更方便足部的伸入,也能便于鞋面与鞋后跟套连接,以构成更好的所述穿鞋口
7。
30.需要说明的是,鞋后跟套6包括用于紧贴脚部侧面的第一支撑部
60,沿第一支撑部
60
两端延伸的第二支撑部
61,第一支撑部
60
和第二支撑部
61与鞋面周面相连接,第一支撑部
60
内侧面的下部向外凹陷
62且上部在自下而上的方向上向后倾斜,所述第一支撑部
60
上设有凸起部
63,凸起部
63截面为弧形状,所述凸起部
63与所述鞋面底面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以形成所述凹陷
62,凹陷
62可以更好的贴合穿着者的脚部线条,以更好的包覆脚后跟,提升穿着舒适感。
31.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撑部
60
内侧的上部向后倾斜设置,使得鞋子可以便于穿脱,给穿用者带来便利。
32.更具体地说,当穿用者足部从穿鞋口伸入时,足部的后跟压在第一支撑部
60
的后倾斜位置,由于鞋面采用弹性针织面料制成,使得第一支撑部
60
可以向后侧撑开,进一步增大穿鞋口,当整个足部伸入鞋子的腔体后,第一支撑部
60
恢复初始状态,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
60
的内侧面包覆脚后跟,从而能够让整个脚部穿着更舒适,包覆性更好。
33.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鞋面周面4包括鞋面表面
40
和鞋舌面
41,所述鞋舌面
41与鞋面表面
40
相连接,并延伸至鞋面底面3的后端相连接。
34.也就是说,鞋面表面
40
对应传统的鞋面的鞋舌面为鞋舌区域。
35.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鞋后跟套6由里至外依次设置有内面层
64、柔性层
65、硬质层
66和外面层
67,柔性层
65设置在内面层
64与硬质层
66之间,以构成所述凸起部
63。
36.需要说明的是,硬质层
66采用硬质板,所述柔性层
65采用海绵材料制成,所述内面层
64和外面层
67采用面料制成。
37.具体而言,柔性层
65位于硬质板的内侧,柔性层
65可以是较为柔软的材料制成。
由于硬质板具有一定硬度,柔性层
65可以直接与足部接触,以避免脚后跟直接接触硬质板,从而提高舒适性。
38.进一步地,内面层
64位于柔性层
65背离硬质板的一侧,由于足部在穿脱鞋过程中,经常与柔性层
65发生摩擦,会对柔性层
65产生磨损,因此,通过设置内面层
64,可以保护柔性层
65,提高柔性层
65的耐用性,同时也可以保护足部,提高穿脱鞋时的舒适感。
例如,内面层
64可以为针织网布,质地柔软,可以提高耐磨性和透气性,从而穿着舒适性。
39.可选地,柔性层
65可以是海绵,海绵可以起到弹性支撑的效果,防止脚部脱出,且柔软舒适,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
由于柔性层
65具有一定弹性,在不受力里时,柔性层
65位于脚后跟后部,为脚后跟后部提供支撑,或者在鞋受到冲击力时,柔性层
65可以起到缓冲效果,从而保护脚后跟。
优选地,柔性层
65可以与脚后跟后侧呈弓形的位置相对,柔性层
65向前凸起,可以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
在实际应用时,在穿鞋时,柔性层
65可以被压缩,以使脚后跟进入鞋
100
的腔体
101内,在脱鞋时,柔性层
65也可以受力被压缩,使得脚后跟从腔体
101中脱出。
40.可选地,硬质板的外侧设有外面层
67,外面层
67层叠于硬质板外侧。
外面层
67位于硬质板的外侧,外面层
67直接与外界接触,由于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外面层
67可以保护硬质板,避免硬质板被污染,可以便于用户对鞋子
100
进行清洁。
其中,外面层
67可以是莱卡布,具有防污性,利于清洁且利于提高美观性,当然,内面层
64也可以是其他布艺材质或者皮质材质等,以起到保护效果,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