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卡式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80335发布日期:2023-12-30 15:2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卡式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钻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卡式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探矿工程钻探施工中,经常发生普通小口径钻杆、绳索取芯内管、绳索取芯打捞器、管钳等坠落孔内事故,此类坠落物外径相对于钻孔内径较小的管状或柱状物,有的为管,有的为杆,一般为无内孔或内孔被堵死柱状物,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活动或旋转,事故头往往会偏离钻孔中心贴靠钻孔孔壁。
3.施工中出现这些孔内坠物事故,通常情况下用常规母丝锥去打捞,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成功,因为母丝锥打捞原理是在落物被卡死不能旋转的状态下,依靠打捞丝扣在钻具压力与扭矩的作用下,吃入落物外壁造扣,强力提拉将落物捞出,而对于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活动或旋转的落物不能造扣,因此很难打捞成功。
如何在事故坠落物不宜固定且无法造扣的情况下,将其从钻孔中打捞上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钻孔口径较小的管状或柱状坠落物体不易打捞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向性能好、实施成功率高,不破坏坠落物外形,有效提高打捞过程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内卡式打捞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内卡式打捞装置,包括钻杆、变径接头、收容管和打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杆下方通过变径接头连接收容管,所述的收容管为圆筒形结构,收容管下方连接打捞体,所述的打捞体的内孔上下两端均为锥形结构,上端为倒锥形的上喇叭区,下端为锥形的下喇叭区,上喇叭区和小喇叭区之间通过圆柱形的连接区连通;所述的变径接头内腔上端为盲孔结构;所述的变径接头内腔盲孔下方的圆柱体内,均布设置有三个导入孔,所述的导入孔与变径接头内腔连通,所述导入孔与变径接头中心轴呈
45°
夹角伞形分布,所述的导入孔内可加入卡料,所述卡料能够通过收容管落入打捞体内腔中。
7.所述的钻杆为打捞事故坠落物所用的钻杆。
8.所述的打捞体、收容管及变径接头的外径皆相同。
9.所述的收容管为管状体,其上下两端的内腔均加工有母螺纹,所述收容管的内径与打捞体的上喇叭区顶端内径相同。
10.所述的收容管根据坠落物长度配备有不同的长度尺寸。
11.所述的变径接头上端盲孔内腔加工有母螺纹,与钻杆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变径接头的下端外周加工有公螺纹与收容管顶部内腔的母螺纹通过螺纹连接。
12.所述的打捞体上端的外周加工有公螺纹,所述的打捞体上端与收容管下端通过螺纹连接。
13.所述的卡料为钢粒钻进所用的钢粒或直径为5~
6mm的钢珠。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卡式的装置,能够将事故坠落物卡入打捞体内,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各个组成部分拆卸替换方便,操作灵活且可循环使用,整个装置使用寿命长;
16.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相对于钻孔口径较小的管状物或柱状物,尤其对一些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活动或旋转的管状物或柱状物实现可靠打捞;
17.3、下喇叭区为下大上小的锥形面,导向性能好,套入打捞事故坠落管状物或柱状物成功率高;
18.4、本实用新型连接打捞体连接区的内径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多种尺寸,针对不同的情况选用最接近事故坠落物尺寸的打捞体,这样便于卡料在打捞体的连接区和事故坠落物之间较快地形成环形卡料楔;
19.5、内卡式结构提升力越大卡锲力越大,不会出现拉脱现象,打捞效率高,另一方面,卡料能够形成环形卡料楔包裹坠落物,不会破坏事故坠落物,节约钻探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打捞事故管状物或柱状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变径接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变径接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环形卡料楔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1、打捞体;
1-1、上喇叭区;
1-2、连接区;
1-3、下喇叭区;
2、变径接头;
3、收容管;
4、卡料;
5、坠落物;
6、孔壁;
7、钻杆;
8、导入孔;
9、盲孔;
10、环形卡料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如附图1~4所示,一种内卡式打捞装置,包括钻杆
7、变径接头
2、收容管3和打捞体1;所述的钻杆7下方通过变径接头2连接收容管3,所述的收容管3为圆筒形结构,收容管3下方连接打捞体1,打捞体1的主体外形为圆柱体,打捞体1的内孔上下两端均为锥形结构,上端为倒锥形的上喇叭区
1-1,该区为卡料4的滞留区,也是事故坠落物5的夹持区,是打捞装置的主功能区,下端为锥形的下喇叭区
1-3,上喇叭区
1-1和小喇叭区之间通过圆柱形的连接区
1-2连通;所述的变径接头2内腔上端为盲孔9结构;所述的变径接头2内腔盲孔9下方的圆柱体内,均布设置有三个导入孔8,所述的导入孔8与变径接头2内腔连通,所述导入孔8与变径接头2中心轴呈
45°
夹角伞形分布,所述的导入孔8内可加入卡料4,所述卡料4能够通过收容管3落入打捞体1内腔中。
28.所述的钻杆7为打捞事故坠落物5所用的钻杆
7。
29.所述的打捞体
1、收容管3及变径接头2的外径皆相同。
30.所述的收容管3为管状体,其上下两端的内腔均加工有母螺纹,所述收容管3的内径与打捞体1的上喇叭区
1-1顶端内径相同。
通过收容管3,将整个打捞装置连为一体。
收容管3的主要功能是容纳一定高度的事故坠落物5,以及将卡料4沿着其内壁导入打捞体1的上喇叭区
1-1内。
所述的收容管3根据坠落物5长度配备有不同的长度尺寸。
31.所述的变径接头2上端盲孔9内腔加工有母螺纹,与钻杆7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变径接头2的下端外周加工有公螺纹与收容管3顶部内腔的母螺纹通过螺纹连接。
32.所述的打捞体1上端的外周加工有公螺纹,所述的打捞体1上端与收容管3下端通过螺纹连接。
打捞体1的上喇叭区
1-1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该区为卡料4的滞留区,也是事故坠落物5的夹持区,是打捞装置的主功能区;下喇叭区
1-3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该区为事故坠落物5导入区,其内表面加工为锥形面以提高打捞体1对事故坠落物5导入连接区
1-2的效率,连接区
1-2的主要功能为对卡料4进行托滞。
33.所述的打捞体1根据连接区
1-2的内径尺寸,分为多种型号,便于根据事故坠落物5尺寸的不同来更换较合适的打捞体
1。
34.所述的卡料4为钢粒钻进所用的钢粒或直径为5~
6mm的钢珠。
35.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的实施中:
36.首先,将打捞体
1、变径接头2及收容管3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个整体,然后取打捞事故井管用的钻杆7与变径接头2连接在一起,将打捞装置沿着孔壁6放入工程钻孔内,开始下钻,并逐次连接钻杆7,当打捞装置下放至事故坠落物5顶部3~
5cm时,开启循环泵冲洗,通过管钳人工缓慢转动钻杆7,并继续逐渐下放打捞装置,同时观察循环泵的泵压变化,如果泵压突然上升,说明事故坠落物5已经被打捞体1的下喇叭区
1-3套住并导入连接区
1-2内,此时,继续下钻,并估算事故坠落物5进入打捞体1内腔内的高度,直至事故坠落物5顶部进入连接区
1-2以上
0.5~
1.0m时,停止下钻,此时严禁提升钻具;
37.然后卸下主动钻杆7上面水接头顶端卡料4投放口的螺丝堵,从卡料4投放口间断性投入卡料4,边投边放水,卡料4通过主动钻杆
7、钻杆
7、变径接头2的盲孔9和卡料4的导入孔8,沿着事故坠落物5收容管3的内壁落入打捞体1的上喇叭区
1-1内壁,并与事故坠落物5的外周形成一个楔形环状空间,而卡料4在该环状空间内形成了一个环形卡料楔
10,最后提升钻杆7,事故坠落物5与打捞体1被环形卡料楔
10卡楔为一体,提升钻杆7时,打捞体1在环形卡料楔
10的作用下,带动事故坠落物5向上被提起。
38.施工中,由于收容管3配备有不同长度的型号,可根据事故坠落物5的长度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收容管3与打捞体1和变径接头2连接使用,以便于更高效地完成打捞事故坠落物5的工作。
39.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