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机箱及热泵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80442发布日期:2023-12-30 15:3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机箱及热泵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机箱及热泵。


背景技术:

2.热泵设备的翅片换热器安装于主机箱体中,为避免漏水和翅片换热器底部结冰的问题,一般在主机箱体内位于翅片换热器的底部会设置排水结构,以将翅片换热器表面滴落的凝结水(包括冷凝水和融霜水)收集后集中排出。
在设备生产阶段,通常同一个主机箱体会应用于多种不同机型,不同的机型的能力不同,翅片换热器的形状也会不同,在主流双风机热泵主机中,应用到的翅片换热器的有l型翅片换热器和c型翅片换热器两种,根据翅片换热器的形态的变化,一般来说,其底部设置的排水结构也会做适应性的调整。
然而,如果每一种机型单独设计一个集中排水方案,将会大大降低物料的通用性,前期若投入模具进行生产,会大大增加了投模的费用,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维修配件的备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机箱及热泵,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机箱,包括:
6.翅片支撑座,包括翅片支撑框、翅片底盘和支撑片,所述翅片底盘上设置有沿所述翅片支撑框的内周布置的排水孔,若干所述支撑片沿所述排水孔的布置路径间隔设置,且各所述支撑片横跨所述排水孔并且两端与所述翅片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翅片支撑座上可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或l型翅片换热器,且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的第一端板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支撑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端板的第一卡槽;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的第二端板的位置所对应的支撑片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卡槽;
7.接水槽,沿所述排水孔的布置路径设置于所述翅片支撑座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或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的凝结水。
8.可选的,所述接水槽包括四个l型槽、两个短边连接槽和两个长边连接槽,四个所述l型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翅片支撑框的四个内角处,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l型槽之间,短边槽通过所述短边连接槽衔接,长边槽通过所述长边连接槽衔接,以围合成环形的所述接水槽。
9.可选的,各所述l型槽的内底面为斜坡面,且自连接所述短边连接槽的一端朝连接所述长边连接槽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长边连接槽连接有排水管。
10.可选的,还包括翅片衔接板,所述翅片衔接板能够同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端板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板。
11.可选的,还包括机箱中立柱,所述机箱中立柱底端连接所述翅片支撑框,顶端连接机箱顶框,所述机箱中立柱用作所述翅片衔接板。
12.可选的,还包括四根转角立柱和若干翅片壁板,所述翅片支撑框的四角分别连接所述转角立柱,所述转角立柱与相邻的所述机箱中立柱之间,或所述转角立柱与相邻的所述转角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翅片壁板,以构成围护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或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的围蔽。
13.可选的,所述机箱中立柱用于连接所述翅片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壁板连接部,所述壁板连接部背向热泵机箱的中心的一侧设有连接角槽,所述翅片壁板嵌入所述连接角槽并固定于所述机箱中立柱。
14.可选的,所述壁板连接部的内侧能够连接所述第一端板或所述第二端板。
15.可选的,所述机箱中立柱的底侧设有固定底板,所述机箱中立柱通过所述固定底板固定于所述翅片支撑框上;所述机箱中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水板,所述固定底板以及所述挡水板均向热泵机箱的中心延伸至所述排水孔上侧。
16.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包括上述的热泵机箱,所述热泵机箱内安装有c型翅片换热器或l型翅片换热器。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箱及热泵,该热泵机箱的翅片底盘中,沿翅片支撑框的内周布设有排水孔,在翅片底盘上沿排水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片,同时在翅片底盘的下方设置有沿排水孔布置的接水槽,排水孔覆盖c型翅片换热器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安装时的占地区域,无论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或者l型翅片换热器,底部的接水槽均能够对翅片换热器上的凝结水收集,即本方案提供的排水结构适用于c型翅片换热器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的排水。
生产时,只提供一种机箱便可满足两种翅片换热器的安装需求,可提高物料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18.同时,本方案在对应c型翅片换热器的第一端板的位置的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在对应l型翅片换热器的第二端板的位置的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时,其两侧端的第一端板可卡装到第一卡槽中;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时,其两侧端的第二端板可卡装到第二卡槽中。
19.故,本方案除了能够适用两种翅片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排水之外,还能适用于对两种翅片换热器的端板的卡装定位,加强翅片换热器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热泵机箱在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翅片底盘与所述接水槽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翅片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热泵机箱在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8.图8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热泵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
10为图9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
32.1、翅片支撑座;
11、翅片支撑框;
12、翅片底盘;
121、排水孔;
13、支撑片;
131、第一卡槽;
132、第二卡槽;
21、c型翅片换热器;
211、第一端板;
22、l
型翅片换热器;
221、第二端板;
3、接水槽;
31、l
型槽;
32、短边连接槽;
33、长边连接槽;
4、转角立柱;
5、翅片衔接板;
6、机箱中立柱;
61、壁板连接部;
611、连接角槽;
62、挡水板;
63、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热泵设备生产阶段,通常同一个主机箱体会应用于多种不同机型,不同的机型的能力不同,翅片换热器的形状也会不同,在主流双风机热泵主机中,应用到的翅片换热器的有l型翅片换热器和c型翅片换热器两种,根据翅片换热器的形态的变化,一般来说,其底部设置的排水结构也会做适应性的调整。
然而,如果每一种机型单独设计一个集中排水方案,将会大大降低物料的通用性,前期若投入模具进行生产,会大大增加了投模的费用,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维修配件的备料。
37.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参照图
1-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机箱,包括:
38.翅片支撑座1,包括翅片支撑框
11、翅片底盘
12和支撑片
13,所述翅片底盘
12上设置有沿所述翅片支撑框
11的内周布置的排水孔
121,若干所述支撑片
13沿所述排水孔
121的布置路径间隔设置,且各所述支撑片
13横跨所述排水孔
121并且两端与所述翅片底盘
12固定连接;所述翅片支撑座1上可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l型翅片换热器
22,且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
21的第一端板
211的位置所对应的所述支撑片
13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端板
211的第一卡槽
131;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第二端板
221的位置所对应的支撑片
13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端板
221的第二卡槽
132;
39.接水槽3,沿所述排水孔
121的布置路径设置于所述翅片支撑座1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凝结水。
40.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翅片支撑座1上能够适用于c型翅
片换热器
21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安装;翅片底盘
12上设置的排水孔
121能够同时覆盖c型翅片换热器
21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凝结水区域(即两种翅片换热器安装后竖直向下的正投影所在区域),接水槽3能够完全覆盖排水孔
121正下方的区域,使得,根据需求,无论将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l型翅片换热器
22安装到翅片支撑座1上,翅片换热器均能够被可靠固定,同时翅片换热器表面的凝结水均能够透过排水孔
121滴落到接水槽3中。
41.在翅片换热器的结构中,其两对立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固定和支撑翅片的端板,为方便区分,本技术中将c型翅片换热器
21两侧的端板记为第一端板
211;l型翅片换热器
22两侧的端板记为第二端板
221。
在设计阶段,可根据c型翅片换热器
21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
22分别安装到翅片支撑座1上后第一端板
211和第二端板
221所在位置的下方的支撑片
13上开设第一卡槽
131或第二卡槽
132,使得两种翅片换热器任意一种安装后,其两侧的端板均能够被卡紧。
42.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中一些情况中,某些支撑片
13上开设的卡槽为通用卡槽,即,无论安装那种翅片换热器,均有端板对准到该支撑片
13上,故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时,该支撑片
13上的卡槽为第一卡槽
131;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
22时,该支撑片
13上的卡槽为第二卡槽
132。
具体对比图1和图6,实际应用中,在翅片支撑座1上安装两个相对的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安装四个相对的l型翅片换热器
22,均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换热器结构,应用到热泵中时,在换热器的顶部安装有风机,在风机的驱动下,四周的空气透过换热器的缝隙进入机组中心,再从顶部的风机排出。
由图中可以看出,实际上两个l型翅片换热器
22组合后恰好形成一个类似于一个c型翅片换热器
21的结构,该结构位于最外两侧的两个第二端板
221的安装位置,实际上与一个c型翅片换热器
21安装后两侧的两个第一端板
211的安装位置重合,故该位置所对应的支撑片
13上所开设的卡槽既可作为第一卡槽
131,又可作为第二卡槽
132。
43.关于支撑片
13上的卡槽的形状,可根据需要卡装的端板的形状对应设置,具体的,端板一般为l型板,故支撑片
13上的卡槽可以是l型卡槽,也可以是c型卡槽。
44.综上,在本实施例的热泵机箱结构中,沿翅片支撑框
11的内周布设有排水孔
121,在翅片底盘
12上沿排水孔
121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片
13,同时在翅片底盘
12的下方设置有沿排水孔
121布置的接水槽3,排水孔
121覆盖c型翅片换热器
21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
22安装时的占地区域,无论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者l型翅片换热器
22,底部的接水槽3均能够对翅片换热器上的凝结水收集,即本方案提供的排水结构适用于c型翅片换热器
21以及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排水。
生产时,只提供一种机箱便可满足两种翅片换热器的安装需求,可提高物料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45.同时,本方案在对应c型翅片换热器
21的第一端板
211的位置的支撑片
13上设置有第一卡槽
131,在对应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第二端板
221的位置的支撑片
13上设置有第二卡槽
132,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时,其两侧端的第一端板
211可卡装到第一卡槽
131中;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
22时,其两侧端的第二端板
221可卡装到第二卡槽
132中。
46.故,本方案除了能够适用两种翅片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排水之外,还能适用于对两种翅片换热器的端板的卡装定位,加强翅片换热器安装的可靠性。
47.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3包括四个l型槽
31、两个短边连接槽
32和两个长边连接槽
33,四个所述l型槽
31分别设置于所述翅片支撑框
11的四个内角处,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l型槽
31之间,短边槽通过所述短边连接槽
32衔接,长边槽通过所述长边连接槽
33衔接,以围合成环形的所述接水槽
3。
48.具体的,翅片支撑框
11为长方形框,其包括两根对立的长边框和两根对立的短边框。
无论是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是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
22,安装后整个换热器装置整体上呈环形状,相对应的,翅片支撑座1下方的接水槽3的结构也为环形槽。
本方案将整个接水槽3设置成由四个l型槽
31、两个短边连接槽
32以及两个长边连接槽
33分段组合而成,可以分别将各个分段加工后逐段组装,具有方便加工和装配的优点。
在l型槽
31结构中,包括垂直连接的短边槽和长边槽,短边槽对应于短边框的下方,长边槽对应于长边框的下方。
49.一实施例中,各所述l型槽
31的内底面为斜坡面,且自连接所述短边连接槽
32的一端朝连接所述长边连接槽
33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长边连接槽
33连接有排水管。
50.具体的,将各l型槽
31的内底面设置为斜坡面,方便接水槽3接水后,水流顺势流向长边连接槽
33并通过排水管排出。
51.一实施例中,在接水槽3的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可避免在低温条件下,接水槽3中的水结冰导致排水受阻的问题。
52.一实施例中,参照图
1-2,本实施例还包括翅片衔接板5,所述翅片衔接板5能够同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端板
211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板
221。
53.设置翅片衔接板5同时相邻的第一端板
211或第二端板
221,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翅片换热器互相拉紧,提高两个翅片换热器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的,参照图1,当安装两个c型翅片换热器
21时,在相邻的第一端板
211之间设置翅片衔接板5连接;当安装四个l型翅片换热器
22时,在相邻的第二端板
221之间设置翅片衔接板5连接。
54.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还包括机箱中立柱6,所述机箱中立柱6底端连接所述翅片支撑框
11,顶端连接机箱顶框,所述机箱中立柱6用作所述翅片衔接板
5。
55.具体的,在热泵机箱的顶侧设置有能够支撑风机的机箱顶框(图未示),在设置机箱中立柱6连接翅片支撑框
11和机箱顶框,能够对机箱顶框提供支撑,提高其稳定性。
重要的,机箱中立柱6处于长边框或短边框的中间位置,其恰好对应于相邻的第一端板
211或第二端板
221之间,直接采用机箱中立柱6作为连接第一端板
211或第二端板
221的翅片衔接板5,可减少结构件数量,节约成本。
此外,由于机箱中立柱6本身连接翅片支撑框
11和机箱顶框,机箱中立柱6本身的稳定性好,故将机箱中立柱6连接第一端板
211或第二端板
221,可进一步提高翅片换热器安装的稳定性。
56.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热泵机箱还包括四根转角立柱4和若干翅片壁板(图未示),所述翅片支撑框
11的四角分别连接所述转角立柱4,所述转角立柱4与相邻的所述机箱中立柱6之间,或所述转角立柱4与相邻的所述转角立柱4之间连接有所述翅片壁板,以构成围护所述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所述l型翅片换热器
22的围蔽。
57.具体的,无论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还是l型翅片换热器
22,在长边框对应侧均具有端板,故在长边框上设置有机箱中立柱6,长边框上方的翅片壁板一侧连接机箱中立柱6,另一侧连接转角立柱
4。
对于短边框对应侧,当安装c型翅片换热器
21时,该侧未设置端板,故无需设置机箱中立柱6,翅片壁板两侧分别连接转角立柱4;当安装l型翅片换热器
22时,该侧设置对应有第二端板
221,故需设置机箱中立柱6,翅片壁板一侧连接机箱中立柱6,另一侧连接转角立柱
4。
58.一实施例中,参照图
7-10,所述机箱中立柱6用于连接所述翅片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壁板连接部
61,所述壁板连接部
61背向热泵机箱的中心的一侧设有连接角槽
611,所述翅片壁板嵌入所述连接角槽
611并固定于所述机箱中立柱
6。
59.在机箱中立柱6的外侧设置连接角槽
611,使得翅片壁板能够嵌入连接角槽
611中,方便在翅片壁板和机箱中立柱6之间锁螺丝固定,同时能够使得安装后翅片壁板与机箱中立柱6的外表面平整,优化产品外观。
60.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壁板连接部
61的内侧能够连接所述第一端板
211或所述第二端板
221。
61.具体的,利用壁板连接部
61向内凹陷的结构,使得其能够贴合并抵接第一端板
211或第二端板
221,在锁螺丝时,螺丝可以直接穿过翅片壁板、壁板连接部
61和第一端板
211/
第二端板
221,故此结构可简化产品的组装,减少零部件数量。
62.一实施例中,所述机箱中立柱6的底侧设有固定底板
63,所述机箱中立柱6通过所述固定底板
63固定于所述翅片支撑框
11上;所述机箱中立柱6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水板
62,所述固定底板
63以及所述挡水板
62均向热泵机箱的中心延伸至所述排水孔
121上侧。
63.具体的,结合图
9-10,在翅片支撑框
11的结构中,实际上在两长边框之间连接有能够支撑两侧的翅片底盘
12的中间横梁,中间横梁无法做到完全避空,而翅片换热器的端板外侧的转弯管上会有冷凝水滴落,滴落在中间横梁(或翅片底盘
12覆盖到中间横梁的区域)上方的水容易向外溢出,造成机箱漏水的问题。
本方案设置固定底板
63方便将机箱中立柱6固定到翅片支撑框
11上,同时固定底板
63以及机箱中立柱6两侧的挡水板
62延伸至排水孔
121上侧,冷凝水滴落时会直接滴落到固定底板
63上,而固定底板
63的两侧被挡水板
62遮挡,其表面的积水只能向内滴落到排水孔
121中,故此结构可解决机箱漏水的问题。
64.另外,为了避免滴落到支撑片
13上的水沿支撑片
13表面向外溢出,支撑片
13可安装到翅片底盘
12的下侧,支撑片
13表面的积水只能向两侧滴落到下方的接水槽3中。
65.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泵,包括上述的热泵机箱,所述热泵机箱内安装有c型翅片换热器
21或l型翅片换热器
22。
66.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
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