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9935发布日期:2023-12-30 15:0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变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电阻式应变片应用于工程检测领域,如桥梁应变的测试。
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人工通过手指将应变片粘贴到构件的待测试的部位。
首先在应变片的背面刷一层粘贴剂,然后将应变片按压在需要测量应变的位置。
由于应变片面积小、厚度薄,人工操作时粘贴剂容易涂抹不均,且极易沾到手上。
3.在构件底面粘贴应变片时,在按压过程中由于需要仰视观察,因而粘贴剂容易滴落到操作人员的身上甚至眼睛里,造成人体伤害。
并且人工采用手指按压的方式进行粘贴时,还容易造成按压力度不均匀,容易产生气泡、翘曲、粘贴不牢等问题,影响后续数据采集的精度。
另外,应变片脆弱,易损坏,粘贴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应变片报废,从而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用于解决在构件底面粘贴应变片时,粘贴剂容易沾到手上,还容易滴落到操作人员的身上,甚至眼睛里,造成人体伤害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
,
包括矩形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矩形的空腔,每个空腔内均设置有水平的用于放置应变片的托板,所述托板均与壳体滑动配合,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贯穿螺纹连接有竖向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与底板抵接,所述丝杠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块,应变片放置在托板上后,应变片的顶面低于壳体的顶面或应变片的顶面低于壳体的顶面。
7.进一步的,每个托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均与壳体贯穿间隙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在与把手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上端与壳体顶面连通,所述把手与豁口间隙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在每个空腔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限位板,所述托板的底面抵在限位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在每个空腔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限位板,所述托板的底面抵在限位板上,所述豁口的底部高于限位板。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块的形状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动扳手的头部形状相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块上贯穿设有水平的孔,所述孔内插有手柄。
13.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可沿其竖向滑动的托板,壳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螺纹连接有竖向的丝杠,应变片放置在托板的顶面,涂上粘贴剂后,将壳体与
构件贴紧,然后转动丝杠,应变片即可粘贴到构件上。
由于粘贴应变片时,操作人员的手与应变片是不接触的,因而应变片上的粘贴剂是不会沾到操作人员的手上的。
另外,应变片在粘贴时,由于壳体的阻挡,粘贴剂也不会向下滴落,因而部分发生粘贴剂滴落到操作人员身上、眼睛里,进而造成人体伤害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粘贴时,应变片夹紧在托板和构件之间,因而按压力度均匀,不容易产生气泡、翘曲、粘贴不牢等问题,从而保证了后续数据采集的精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3是图1中a-a部位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图;
19.图中:
20.1、壳体;
2、托板;
3、丝杠;
4、底板;
5、驱动块;
6、限位板;
7、把手;
8、空腔;
9、豁口;
10、应变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辅助粘贴应变片的装置
,
包括矩形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四个相互独立的矩形的空腔
8。
23.所述壳体1采用金属材料(如钢或铝合金)制成,四个空腔8均竖向贯穿壳体1,四个空腔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每个空腔8内均设置有水平的用于放置应变片的托板2,所述托板2均与壳体1滑动配合,所述壳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矩形的底板4,所述底板4中部贯穿螺纹连接有竖向的丝杠3,所述丝杠3的上端与底板4抵接,所述丝杠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块
5。
所述驱动块5的形状与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动扳手的头部形状相对应。
24.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25.1、将四片矩形的应变片
10背面向上一一放置在四个托板2上,应变片
10的顶面低于壳体1的顶面
5mm左右。
26.2、在应变片
10背面涂抹粘贴剂。
27.3、托举底板4,使壳体1的顶面与构件的底面的待测试部位贴紧。
28.4、将驱动块5与电动扳手的头部连接,扳动电动扳手的扳机,电动扳手带动丝杠3转动,使托板2向上平移,托板2将应变片
10压紧在构件的底面。
29.5、按粘贴剂使用要求保持对应变片
10的压力至要求时间,移开壳体
1。
30.6、重复上述步骤,将其余三个应变片
10粘贴到构件的底面。
31.由于粘贴应变片
10时,操作人员的手与应变片
10是不接触的,因而应变片
10上的粘贴剂是不会沾到操作人员的手上的。
另外,应变片在粘贴时,由于壳体1的阻挡,粘贴剂也不会向下滴落,因而部分发生粘贴剂滴落到操作人员身上、眼睛里,进而造成人体伤害的问题。
32.驱动块5上贯穿设有水平的孔,所述孔内插有圆杆形的手柄。
当操作人员没有携带
电动扳手等电动工具时,可插入手柄,通过手柄带动丝杠3转动,完成应变片
10的粘贴作业。
33.实施例2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35.每个托板2的两端均焊接有z字形的把手7,所述把手7均与壳体1贯穿间隙配合。
所述壳体1的两侧在与把手7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豁口9,所述豁口9上端与壳体1顶面连通,所述把手7与豁口9的侧壁之间有间隙。
36.当丝杠3被卡住或者其它原因无法拧动时,操作人员可双手把持把手7,将托板2连同涂好粘贴剂的应变片
10一同提出壳体1,然后抵在构件底面待测试部位上。
37.本实施例作为应急使用,以避免影响正常的检测进度。
38.实施例3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40.所述壳体1在每个空腔8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均为矩形,所述托板2的底面抵在限位板6上,所述豁口9的底部高于限位板
6。
41.限位板6用于对托板2的最低位置进行限定,当托板2抵在限位板6上时,在托板2上放置应变片
10后,应变片
10与壳体1顶面的距离正好为
1mm。
4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描述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做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内,系统内部的局部改进和子系统之间的改动、变换等,仍是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