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7022904发布日期:2024-02-09 13: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基坑工程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基坑施工方法分为放坡开挖和支挡开挖。放坡开挖一般采用一级或多级边坡,坑壁土层自稳性好、施工难度小,工程造价低、出渣方便,但基坑周边需要有足够的放坡条件,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不适用。支挡开挖需要先施做支挡结构,如地下连续墙、排桩等,然后分层分块开挖,因此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一般设置内支撑体系,且支挡结构必须有一定的嵌固深度,工程造价较高,出渣慢、施工效率低。

2、由于沉井结构整体刚度大,施工时对临近建筑物影响较小,工程造价较高,当基坑深度较大时,存在下沉困难、易发生倾斜的缺点,施工难度较高,适用范围窄。目前,城市基坑施工常采用支挡开挖,围护结构设计很难兼顾工程安全和经济性,施工中常发生工程事故,施工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基坑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造价贵和效率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可以增强基坑施工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减小施工风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包括:

4、(1)预制沉井:首先预制钢筋混凝土矩形沉井结构,然后在基坑周边放置沉井,开挖沉井刃脚处及基坑内侧土层进行沉井下沉;

5、(2)沉井下沉:当沉井顶部下沉深度距离地表0.5m时,开始在基坑周边放坡开挖,并采用长臂挖机开挖沉井内侧土层进行下沉;

6、(3)放坡开挖:当沉井下沉至基坑底部标高时,以沉井顶部为坡脚进行放坡开挖,放坡的高度为2.5m~3.0m,放坡的角度为30°~45°,并进行喷锚支护;

7、(4)稳定土层:在沉井内侧与基坑土体之间设置木质横撑,竖向间距1.0m,稳定中间未开挖基坑土体;

8、(5)拆除横撑:开挖基坑内部土层,并逐步拆除木质横撑,直至开挖到基坑底部标高;

9、(6)封底浇筑:坑内土层开挖完成后,基坑底部浇筑30cm封底混凝土,完成后基坑围护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沉井的厚度设为30~50cm,沉井的高度由基坑的深度h1减去放坡的高度h2,h2选取2.5m~3.0m,沉井的宽度等于基坑的宽度,沉井的长度等于基坑的长度。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和(2)中,沉井下沉中监控沉井下沉姿态,防止倾斜,长臂挖机在沉井内侧开挖沟槽的槽宽为1.0m,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0.5m,当开挖累积深度为2m时,详细检查坑壁土层稳定性、地下水状况和沉井壁垂直度,无异常数据时则继续下一循环的开挖下沉。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开挖时选择自上向下、分层分块开挖土层,并利用顶部放坡开挖的边坡进行车辆运输出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具体在于:

14、(1)本发明将沉井法和放坡开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适用于城市基坑工程、顶管法或盾构法的矩形工作井的施工,适用范围广;

15、(2)本发明的沉井结构刚度大、止水效果好,与传统支挡开挖工法相比,取消了中间横撑,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更小,更加省时省力,基坑开挖效率更高;

16、(3)本发明的沉井顶部至地表采用放坡开挖方式,不仅减少了沉井的深度,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放坡有利于大型施工车辆进入基坑,进一步提高开挖和出渣效率;

17、(4)本发明的基坑底部浇筑封底混凝土,止水效果好,有利于基坑稳定,安全性能高,且沉井结构刚度大,可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做到两墙合一,节省工程造价。



技术特征:

1.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结合放坡的基坑开挖方法,包括先预制钢筋混凝土矩形沉井结构,然后在基坑(1)周边放置沉井(2),开挖沉井刃脚(2a)处及基坑内侧土层进行沉井下沉;当沉井(2)的顶部下沉深度距离地表0.5m时,开始在基坑(1)周边放坡开挖,并采用长臂挖机开挖沉井内侧土层进行下沉;当沉井(2)下沉至基坑(1)底部标高时,以沉井(2)顶部为坡脚进行放坡开挖,并进行喷锚支护,在沉井内侧与基坑土体之间设置木质横撑(5);然后开挖基坑内部土层(3),并逐步拆除木质横撑直至开挖到基坑底部标高;坑内土层开挖完成后,施做坑底封底混凝土(6),完成后基坑围护结构。本发明的优点是安全高效,工程造价低,施工风险小。

技术研发人员:汪精河,陈涛,尹慧圆,杨勋,张伟杰,王宗仁,徐万宇,张博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