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与流程-k8凯发

文档序号:37022826发布日期:2024-02-09 13:1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粉砂淤泥质海岸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送、沉积而成。该区域的泥沙运动十分活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易起动、沉降快,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泥沙运动形态中同时存在悬移质、推移质以及临底高浓度含沙水体,导致该区域生物群落较为单一。

2、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潮滩生态修复的技术,如针对粉砂淤泥质滨海潮滩植被恢复的方法(专利号cn106068754a),主要是在潮汐作用较弱的潮上带及不受中潮位淹灌的高潮区,构建“高台田 田间排灌系统 微沟种植”或“高台田 排水沟 高垄深沟种植”模式,选用耐盐先锋植被进行盐地碱蓬微沟播种避盐播种、芦苇根茎移栽、柽柳育苗移栽的植被恢复栽培技术。以及近海生态修复礁群技术(专利号cn104429893a),主要是能够控制礁体悬浮深度,在水域中层、中上层或中下层进行增殖,有效修复、改善近海生态环境的近海生态修复礁群。

3、以上技术,主要解决的是滨海滩涂植被或牡蛎礁群等局部的生态问题,而缺少针对粉砂淤泥质滩涂岸线整体修复的研究,尤其是融合陆生植被、水生植被、水生生物等不同生态位的生态修复研究尚未见报道,并且针对粉砂淤泥质海岸的高浓度含沙水体,这些技术所构建的结构模式,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浪防淤效果,生态修复效果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对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修复缺乏适用性、生态修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3、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在岸坡上沿临水侧至临岸侧的方向向上布置生态岸滩,生态岸滩的下端位于低潮位线以下、生态岸滩的上端位于高潮位线以上,包括如下构建步骤:

4、s1、测定海域流速及水质指标,在岸坡的下端选定区域,构建海草床;

5、s2、在岸坡位于海草床的临岸侧布置牡蛎礁群;

6、s3、在岸坡位于牡蛎礁群的临岸侧构建块石拦砂坝,块石拦砂坝位于高潮位线与低潮位线之间,块石拦砂坝以第一管桩作为固定基础,第一管桩的下端垂直于坡面方向插入固定在岸坡上、上端位于岸坡面以上,在岸坡上位于第一管桩的上端周围区域填筑一级块石作为拦砂坝垫层,在拦砂坝垫层上垒放粒径大于一级块石的二级块石,形成拦砂坝坝体,在拦砂坝坝体上挂养牡蛎串及牡蛎幼苗;

7、s4、在岸坡位于块石构建拦砂坝的临岸侧构建生态护岸,生态护岸的下端位于高潮位线以下、上端位于高潮位线以上,形成由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构成的生态岸滩。

8、优选的是,所述牡蛎礁群包括靠近所述海草床设置的第一牡蛎礁单元和靠近所述块石拦砂坝设置的第二牡蛎礁单元,第二牡蛎礁单元位于低潮位线处,第一牡蛎礁单元为挂养牡蛎礁,挂养牡蛎礁以垂直于坡面方向插入固定在岸坡上的基柱为基础,在基柱之间挂养牡蛎串及牡蛎幼苗,第二牡蛎礁单元为块石牡蛎礁,块石牡蛎礁以第二管桩为固定基础,第二管桩的下端垂直于坡面方向插入固定在岸坡上,在第二管桩的上端之间设置块石基础,在块石基础上固定牡蛎串及牡蛎幼苗。

9、优选的是,所述挂养牡蛎礁的所述基柱为松木桩,每六根松木桩沿正六边形分布,形成一个挂养单元,挂养单元沿海岸线间隔设置多个,每个挂养单元的相邻松木桩之间牵引连接绳索,在绳索上挂养牡蛎串及牡蛎幼苗。

10、优选的是,所述块石牡蛎礁的所述第二管桩沿海岸线延伸方向成排设置且在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平行设置有多排,所述第二管桩为混凝土管桩,相邻两排所述第二管桩的上端之间填充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块石基础为粒径大于所述二级块石的三级块石,三级块石投放在碎石垫层上,牡蛎串及牡蛎幼苗固定在三级块石上。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桩为混凝土管桩且在海岸线方向,所述第一管桩的设置间隔大于所述第二管桩的设置间隔。

12、优选的是,所述海草床包括多个沿海岸线方向组装排列设置的海草床单元,海草床单元包括从底层向上依次设置的支撑层、种植层、固定层,支撑层采用植物纤维材料设置,种植层采用棕垫作为基质并在支撑层上铺设有多层,在棕垫上均匀播撒有海草种子,固定层盖设在种植层上。

13、优选的是,所述生态护岸包括在岸坡上从底层向上依次铺设的土工布层、碎石层、混凝土框格层,混凝土框格层的下段框格内侧填筑有聚氨酯碎石,混凝土框格层的上段框格内侧从底层向上依次填充有聚氨酯碎石、碎石填充层、素土种植基,在素土种植基中种植植被。

14、优选的是,所述植被包括恢复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恢复草本植被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段框格上,灌木植被设置于所述上段框格的上侧。

15、优选的是,所述块石拦砂坝由多个拦砂坝单元组成,拦砂坝单元的高度范围为50~100cm、拦砂坝单元的长度为10~15m,拦砂坝单元的间距为5~10m。

1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从水侧至岸侧构建了包括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在内的生态岸滩,对粉砂淤泥质海岸实施系统治理修复,从浅海、潮间带、海岸,循序渐进达到粉砂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与治理,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之间一方面能适应海水带及岸坡形态,提升岸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海草为牡蛎等生态系统消费者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牡蛎礁群为海草、虾蟹鱼等提供稳定的基质和多样的生境,拦砂坝为岸坡提供可靠的防浪防淤的保障,坚固稳定的生态护岸,也为草-灌植被提供可靠的基础,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相互之间协同共建生态岸滩系统,融合了陆生植被、水生植被、水生生物等不同生态位,可有效提升滨海粉砂淤泥质潮滩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性、结构稳定性,解决了岸滩生物类群单一、生物多样性低的问题。

17、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岸坡上沿临水侧至临岸侧的方向向上布置生态岸滩,生态岸滩的下端位于低潮位线以下、生态岸滩的上端位于高潮位线以上,包括如下构建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礁群包括靠近所述海草床设置的第一牡蛎礁单元和靠近所述块石拦砂坝设置的第二牡蛎礁单元,第二牡蛎礁单元位于低潮位线处,第一牡蛎礁单元为挂养牡蛎礁,挂养牡蛎礁以垂直于坡面方向插入固定在岸坡上的基柱为基础,在基柱之间挂养牡蛎串及牡蛎幼苗,第二牡蛎礁单元为块石牡蛎礁,块石牡蛎礁以第二管桩为固定基础,第二管桩的下端垂直于坡面方向插入固定在岸坡上,在第二管桩的上端之间设置块石基础,在块石基础上固定牡蛎串及牡蛎幼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养牡蛎礁的所述基柱为松木桩,每六根松木桩沿正六边形分布,形成一个挂养单元,挂养单元沿海岸线间隔设置多个,每个挂养单元的相邻松木桩之间牵引连接绳索,在绳索上挂养牡蛎串及牡蛎幼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牡蛎礁的所述第二管桩沿海岸线延伸方向成排设置且在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平行设置有多排,所述第二管桩为混凝土管桩,相邻两排所述第二管桩的上端之间填充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块石基础为粒径大于所述二级块石的三级块石,三级块石投放在碎石垫层上,牡蛎串及牡蛎幼苗固定在三级块石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桩为混凝土管桩且在海岸线方向,所述第一管桩的设置间隔大于所述第二管桩的设置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草床包括多个沿海岸线方向组装排列设置的海草床单元,海草床单元包括从底层向上依次设置的支撑层、种植层、固定层,支撑层采用植物纤维材料设置,种植层采用棕垫作为基质并在支撑层上铺设有多层,在棕垫上均匀播撒有海草种子,固定层盖设在种植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包括在岸坡上从底层向上依次铺设的土工布层、碎石层、混凝土框格层,混凝土框格层的下段框格内侧填筑有聚氨酯碎石,混凝土框格层的上段框格内侧从底层向上依次填充有聚氨酯碎石、碎石填充层、素土种植基,在素土种植基中种植植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包括恢复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恢复草本植被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段框格上,灌木植被设置于所述上段框格的上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拦砂坝由多个拦砂坝单元组成,拦砂坝单元的高度范围为50~100cm、拦砂坝单元的长度为10~15m,拦砂坝单元的间距为5~10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的生态岸滩构建方法,从水侧至岸侧构建了包括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在内的生态岸滩,从浅海、潮间带、海岸,循序渐进达到粉砂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与治理,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之间一方面能适应海水带及岸坡形态,另一方面,海草为牡蛎等生态系统消费者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牡蛎礁群为海草、虾蟹鱼等提供稳定的基质和多样的生境,拦砂坝为岸坡提供可靠的防浪防淤的保障,坚固稳定的生态护岸,也为草‑灌植被提供可靠的基础,海草床、牡蛎礁群、块石拦砂坝、生态护岸相互之间协同共建生态岸滩系统,可有效提升滨海粉砂淤泥质潮滩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性、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峰,冯立辉,张旭,姚燕舞,杨永忠,徐扬帆,黄胜,李世汨,王龙涛,夏新星,万沙,韩鹏程,田丰年,杨浩东,易刚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