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6554发布日期:2023-12-30 12:0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2.气溶胶生成系统一般由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收容并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以生成气溶胶,可用于医疗、美容、保健、电子雾化等技术领域。
3.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工作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后会持续产生气溶胶,而在用户中断抽吸的间隙,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残留的气溶胶容易扩散到进气流道内。气溶胶长时间聚集在进气流道内会导致冷凝液聚集,影响用户抽吸口感,另一方面,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进气流道内可能导致进气流道内部被腐蚀。此外,气溶胶在冷凝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壳温度升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长时间聚集在进气流道内会导致冷凝液聚集,影响用户抽吸口感,另一方面,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进气流道内可能导致进气流道内部被腐蚀。此外,气溶胶在冷凝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壳温度升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6.主体,具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进气流道;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外界大气经由所述进气流道进入至所述收容腔;
7.截流件,位于所述进气流道内且与所述收容腔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进气流道分割为流道腔和截流腔,且所述截流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通气孔,以连通所述流道腔和截流腔。
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
9.气道管,具有第一进气流道;
10.底座,位于所述气道管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进气流道和所述收容腔分别连通的第二进气流道;
11.其中,所述截流件设于所述第二进气流道内;或,
12.所述截流件设置于所述气道管和所述底座之间。
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沿进气方向,所述截流件设于所述第二进气流道靠近所述第一进气流道的端部,且所述截流件与所述第二进气流道的侧壁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所述截流腔。
1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
15.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气道管的一端,并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收容腔;
16.其中,所述进气流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所述截流件与所述第二进气流道的侧壁一体成型。
1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
18.盖板,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截流腔的腔口,用于遮盖所述截流腔的腔口,且所述盖板具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收容腔。
1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中的其中之一具有卡接槽,另一个具有卡凸,所述卡凸嵌入所述卡接槽,以实现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的可拆卸式连接。
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沿所述进气方向,所述第二进气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流道的一端的端部具有若干所述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第二进气流道的径向方向自所述第二进气流道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延伸;所述盖板的周向边缘具有若干所述卡凸。
2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主板和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板边缘的若干所述卡凸;其中,所述主板的边缘轮廓与所述第二进气流道的周向轮廓匹配;每一所述卡凸在所述主板所在平面沿背离所述主板的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所述卡凸突出于对应的所述卡接槽。
2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孔径不同。
2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24.气溶胶产生装置,为上述所涉及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25.气溶胶生成制品,收容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收容腔内。
2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和截流件。主体具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进气流道;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外界大气经由所述进气流道进入至所述收容腔;截流件位于所述进气流道内且与所述收容腔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进气流道分割为流道腔和截流腔,且所述截流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通气孔,以连通所述流道腔和截流腔。通过在进气流道中设置截流件,可将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抽吸间隔产生的气溶胶大部分截留在截流腔内,减少气溶胶向流道腔的扩散,进而减少气溶胶在所述流道腔内的冷凝,从而不仅可以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壳温;且可以降低因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流道腔内导致流道腔内部被腐蚀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可以降低对用户抽吸口感的影响。此外,由于截流腔内的气溶胶扩散体积较小,使得气溶胶降温更慢,气溶胶相对冷凝量减少,而且集中于截流腔和气溶胶生成制品中的气溶胶温度较高,再次抽吸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预热外界大气,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29.图3是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截面示意图;
30.图4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31.图4b是图4a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5是图4a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截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图4a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图4a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流件和盖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气溶胶生成装置;200-气溶胶生成制品;1-收容腔;2-截流件;3-气道管;4-底座;5-加热组件;6-盖板;21-第一通气孔;31-第一进气流道;41-第二进气流道;42-卡接槽;51-发热件;52-隔热件;61-第二通气孔;62-卡凸;201-基质段;202-降温段;203-中空段;204-滤嘴段。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0.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产生的气溶胶,会在用户抽吸的间隙扩散到进气流道内,造成进气流道及其他结构的污染。而气溶胶长时间聚集在进气流道内会凝结成冷凝液,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冷凝液难以清洗,长期残留在进气流道内会导致进气流道内部被腐蚀,且冷凝液会影响用户抽吸口感。此外,气溶胶在冷凝过程中会释放热量,造成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壳温度升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41.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减少气溶胶向进气流道扩散,避免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进气流道内导致进气流道内部被腐蚀的问题发生;同时减少了冷凝液聚集,降低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壳温度以及降低了对用户抽吸口感的影响。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43.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该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和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其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制品200,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具体可用于医疗、美容、保健、电子雾化等技术领域。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4.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包括基质段201、降温段202、中空段203和滤嘴段204,降温段202和中空段203设置于基质段201和滤嘴段204之间,降温段202位于中空段203靠近基质段201的一端。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基质段201存储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在通电情况下加热烘烤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基质段20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后产生的气溶胶经降温段202冷却降温后,聚集在中空段203,最终流经滤嘴段204被用户吸食。
45.其中,该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烟草、香草叶、茶叶、薄荷叶等植物叶类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基质受热时被释放。当然,气溶胶生成基质也可为液体基质或膏状基质,比如添加香气成分的油类、药液等。
46.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降温段202包括冷却材料,冷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以及其他相变材料。中空段203用于聚集气溶胶,降温段202可以包括有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醋酸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丙烯纤维、纸质滤材。滤嘴段204内设有过滤材料,以过滤气溶胶中的杂质,过滤材料与气溶胶生成基质间隔设置,过滤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醋酸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丙烯纤维、纸质滤材;同时,增加吸阻,保证抽吸口感的一致性。
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降温段202和中空段203为可选结构。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只有基质段201为必须结构,基质段201用于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可以包括基质段201和滤嘴段204;或,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可以包括基质段201、降温段202和滤嘴段204;或,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在包括基质段201、降温段202、中空段203、滤嘴段204的基础上,还包括其他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的结构。本技术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并不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限,只是以该实施例结构进行说明。
48.请参阅图4a和图4b,图4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4a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主体和截流件2。
49.主体具有收容腔1和进气流道。收容腔1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收容腔1和外界大气相连通,外界大气由进气流道进入收容腔1。收容腔1与收容于收容腔1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基质段201连通;在用户抽吸时,对存储于基质段20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产生气溶胶,外界大气经由收容腔1进入基质段201并携带气溶胶经由中空段202、降温段203及滤嘴段204被用户吸食。
50.如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截流件2,截流件2设置于进气流道内,用于将进气流道分割为流道腔和截流腔。具体的,截流件2与收容腔1间隔设置,其中,进气流道位于截流件2与收容腔1之间的部分为截流腔,其余部分为流道腔;截流件2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21,用以连通流道腔和截流腔。用户抽吸的间隔时间,残留
在收容腔1中的气溶胶向进气流道扩散时,大部分被截流件2阻挡在截流腔中,这样可以减少扩散至流道腔中的气溶胶,进而减少气溶胶在流道腔内的冷凝,从而不仅可以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壳温;且可以降低因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流道腔内导致流道腔内部被腐蚀问题的发生概率。此外,由于截流腔的体积相对比整个进气流道的体积较小,即截流腔内的气溶胶扩散体积较小,使得气溶胶降温更慢,气溶胶相对冷凝量减少,而且集中于截流腔和气溶胶生成制品200中的气溶胶温度较高,再次抽吸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预热外界大气;可以理解空气进入基质段201的温差越小,带走的能量越小,在抽吸间隔中补充抽吸带走的热量更快,更有利于气溶胶的释放,有一定的降能耗的作用。
51.如图4b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气道管3和底座4。其中,气道管3具有第一进气流道31,第一进气流道31背离收容腔1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底座4设置于气道管3靠近收容腔1的一端,底座4具有第二进气流道41,第二进气流道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气流道31和收容腔1连通。用户抽吸时,外界大气依次通过第一进气流道31、第二进气流道41至收容腔1。
52.在本实施例中,截流件2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内,具体的,沿进气方向,截流件2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靠近第一进气流道31的端部;其中,截流件2与第二进气流道41的环形侧壁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截流腔。即,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流道的第一进气流道31整体形成流道腔,第二进气流道41整体形成截流腔;用户抽吸间隔时,截流件2将残留气溶胶阻挡在第二进气流道41内,以减少气溶胶向第一进气流道31扩散。
53.在另一实施例中,截流件2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内,具体的,沿进气方向,截流件2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的中部,且将第二进气流道41分割成两部分;其中,截流件2与第二进气流道41的位于截流件2朝向收容腔1的一侧的部分的环形侧壁的内壁面配合形成截流腔。截流件2与第一进气流道31和第二进气流道41的位于截流件2背离收容腔1的一侧的部分共同形成流道腔。用户抽吸间隔时,截流件2将残留气溶胶阻挡在第二进气流道41靠近收容腔1的部分内,以减少气溶胶向第二进气流道41靠近第一进气流道31的部分及第一进气流道31扩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截流件2还可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沿进气方向的任一位置,以减少气溶胶的扩散。
54.如图4b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5用于通电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200,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设置于底座4背离气道管3的一端,并与底座4配合形成收容腔1,以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加热组件5包括发热件51和隔热件52。其中,发热件51呈环状,且设于底座4上,并与底座4配合形成收容腔1。隔热件52套设于发热件51的外侧。加热组件5的发热件51在通电状态下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行加热烘烤以生成气溶胶,隔热件52用以阻隔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其他元器件传递。
55.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流道可具体设置于收容腔1的底部。且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进气方向可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轴向方向平行。截流件2设置于第二进气流道41内,且与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一体成型,即截流件2与底座4一体成型,以增加截流腔的气密性,减少气溶胶向第一进气流道31扩散,同时可以简化制造、装配工艺,降低成本。
56.在另一实施例中,截流件2单独成型,且设置于气道管3和底座4之间,将进气流道分割为第一进气流道31和第二进气流道41,其中,第一进气流道31形成流道腔,第二进气流
道41形成截流腔,用户抽吸间隔时,截流件2将大部分残留气溶胶阻挡在截流腔内,以减少气溶胶向第一进气流道31扩散。在本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密封圈,两个密封圈分别设置于截流件2沿进气方向的两侧,以分别与气道管3和底座4配合,保证气密性。
57.请参阅图5-图7,图5是图4a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截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a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a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截流件和盖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58.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盖板6,盖板6连接于截流腔的腔口,用于遮盖截流腔的腔口,并可对收容腔1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具体的,盖板6可拆卸式连接于截流腔的腔口,以便于拆卸盖板6后对截流腔进行清洗。其中,盖板6具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孔61,截流腔经由至少一第二通气孔61连通收容腔1,外界空气经由第二通气孔61从截流腔通向收容腔1。同时,具有第二通气孔61的盖板6,在不影响空气由截流腔通向收容腔1的情况下,还能提供吸阻,以增强用户抽吸口感。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和盖板6中的其中之一具有卡接槽42,另一个具有卡凸62,卡凸62可以嵌入卡接槽42,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
60.如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底座4还具有若干卡接槽42,设置于沿进气方向上,第二进气流道41远离第一进气流道31一端的端部。具体的,卡接槽42沿第二进气流道41的径向方向自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延伸至外壁面,即,卡接槽42贯穿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还包括主板和间隔设置于主板周向边缘的若干卡凸62,其中,主板的边缘轮廓与第二进气流道41侧壁的内壁面的周向轮廓匹配。具体的,每一卡凸62在主板所在平面沿背离主板的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卡凸62突出于对应的卡接槽42,以便于拆卸盖板6清洗截流腔。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的若干卡接槽42的位置和盖板6的若干卡凸62的位置一一对应,卡槽与卡凸62配合,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并将盖板6固定于底座4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卡接槽42设置于盖板6上,若干卡凸62对应设置于底座4对应位置,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
61.如图5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底座4还具有若干卡接槽42,设置于沿进气方向上,第二进气流道41远离第一进气流道31一端的端部。具体的,卡接槽42沿第二进气流道41的径向方向自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延伸至外壁面,即,卡接槽42贯穿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还包括主板和间隔设置于主板周向边缘的若干卡凸62,其中,主板的边缘轮廓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二进气流道41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轮廓。具体的,每一卡凸62在主板面向底座4的一面所在平面沿背离主板的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卡凸62突出于对应的卡接槽42,以便于拆卸盖板6清洗截流腔。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的若干卡接槽42的位置和盖板6的若干卡凸62的位置一一对应,卡槽与卡凸62配合,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并将盖板6固定于底座4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卡接槽42设置于盖板6上,若干卡凸62对应设置于底座4对应位置,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
62.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底座4还具有若干卡接槽42,设置于沿进气方向上,第二进气流道41远离第一进气流道31一端的端部。具体的,卡接槽42沿第二进气流道41的径向方向自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外延伸,但卡接槽42不贯穿第二进气流道4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还包括主板和间隔设置于主板周向边缘的若干卡凸62,其中,主板的边缘轮廓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二进气流道41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轮廓。具体的,每一卡凸
62在主板面向底座4的一面所在平面沿背离主板的方向延伸,且与卡接槽42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的若干卡接槽42的位置和盖板6的若干卡凸62的位置一一对应,卡槽与卡凸62配合,以实现盖板6与底座4的可拆卸式连接,并将盖板6固定于底座4上。
6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盖体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61,多个第二通气孔61中的部分第二通气孔61的孔径不同,以通过不同孔径调整吸阻,进而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抽吸口感。
64.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壳体、电源、密封件等部件,这些部件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与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相关部件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相同或相似,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6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主体和截流件2。主体具有收容腔1和与收容腔1连通的进气流道;收容腔1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外界大气经由进气流道进入至收容腔1;截流件2位于进气流道内且与收容腔1间隔设置,用于将进气流道分割为流道腔和截流腔,且截流件2具有至少一第一通气孔21,以连通流道腔和截流腔。通过在进气流道中设置截流件2,可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抽吸间隔产生的气溶胶大部分截留在截流腔内,减少气溶胶向流道腔的扩散,进而减少气溶胶在流道腔内的冷凝,从而不仅可以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壳温;且可以降低因气溶胶凝结的冷凝液清洗困难,长期残留在流道腔内导致流道腔内部被腐蚀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可以降低对用户抽吸口感的影响。此外,由于截流腔内的气溶胶扩散体积较小,使得气溶胶降温更慢,气溶胶相对冷凝量减少,而且集中于截流腔和气溶胶生成制品200中的气溶胶温度较高,再次抽吸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预热外界大气,提升用户抽吸口感,降低能耗。
6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