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与流程-k8凯发

文档序号:37022715发布日期:2024-02-09 13:1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隧道钢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主隧道与次隧道的相交位置处的二衬钢筋施工,由于施工步序等影响主隧道和次隧道的二衬钢筋施工不能同时进行,在主隧道二衬钢筋施工完成之后,需要留出与次隧道相对的交叉洞口位置;

2、目前,留出交叉洞口位置的方法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案:

3、第一种方案就是按部就班的,把整个断面的双层二衬钢筋绑扎好;

4、即在交叉隧道处,对于非完整段,先对主隧道进行全环钢筋绑扎,如果交叉的次隧道断面较大,后期会切除大面积的二衬钢筋,有非常大的用料浪费,同时,对于后期要切除的非完整段二衬钢筋仍然要进行绑扎,二衬钢筋从制作到绑扎会进行较长时间的作业工作,拉长施工周期,且在切除过程中由于钢筋网较重,体量较大,切除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5、第二种方案就是采用直接植入吊筋到隧道断面内,即打穿防水板,后期存在渗漏风险;

6、还有一种就是直接把交叉处的二衬钢筋空出来,在交叉隧道轮廓做一圈加强钢筋(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主隧道与次隧道交叉处位置二衬钢筋施工需要留出与次隧道相对应的交叉洞口位置的几种方法存在施工量大、耗费大量钢筋等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一:完成主隧道内对应交叉洞口位置的二衬仰拱施工;

5、步骤二:铺设主隧道外弧钢筋,主隧道外弧钢筋铺设过程中于交叉洞口位置处留空;

6、步骤三:于外弧钢筋内侧铺设横断于主隧道内的型钢拱架,型钢拱架沿主隧道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架设过程中采用施工台车作为辅助工具;

7、步骤四:于型钢拱架外侧铺设二衬外弧钢筋,型钢拱架与二衬外弧钢筋绑扎固定,二衬外弧钢筋铺设过程中于交叉洞口位置处留空;

8、步骤五:于型钢拱架内侧铺设二衬内弧钢筋,二衬内弧钢筋与二衬外弧钢筋之间通过绑扎拉钩相连,二衬内弧钢筋铺设过程中于交叉洞口位置处留空;

9、步骤六:于二衬内弧钢筋内侧进行封模,并灌注混凝土;

10、步骤七: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强度要求之后,拆除面向交叉洞口一侧型钢拱架。

11、进一步限定,所述型钢拱架包括若干支撑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依次可拆卸链接构成位于顶部的弧形段和分别设置在弧形段两端的内壁支撑段和交叉洞口支撑段,所述内壁支撑段和交叉洞口支撑段的下端均连接于二衬仰拱上。

12、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单元两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通过螺栓穿透连接钢板连接。

13、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单元为工字钢,所述连接钢板上开设有与支撑单元截面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单元端部插入第一卡槽内。

14、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单元腹板两侧均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一侧边与支撑单元腹板焊接,相邻一侧边与连接钢板焊接。

15、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钢板与加强肋板连接处开有第二卡槽,所述加强肋板侧边卡入第二卡槽内。

16、进一步限定,所述施工台车包括铺设于主隧道施工轨道上的两个支撑轨和安装在支撑轨上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下端分别与支撑轨左端和右端滑动连接,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左端与第一立柱上端连接,右端向第二立柱上端延伸,所述第二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右端与第二立柱上端连接,左端向第一立柱上端延伸;

17、所述第一横梁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横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横梁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与第一横梁滑动配合。

1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斜支撑,所述第一斜支撑一端与第一立柱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横梁靠第一立柱一端连接;

19、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斜支撑,所述第二斜支撑一端与第二立柱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与第一横梁靠第二立柱一端连接。

20、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轨包括基座和安装于基座上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立柱下端和第二立柱下端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有向第二滑块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向第一滑块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转动配合于基座上,且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

21、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滑动座包括第一支撑轮组,所述第二横梁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撑轮组通过轮轴与第一横梁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轮组滑动配合于第二滑槽内;

22、所述第二滑动座包括第二支撑轮组,所述第一横梁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支撑轮组通过轮轴与第二横梁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轮轴滑动配合于第一滑槽内。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4、该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通过在主隧道与次隧道交叉位置处沿主隧道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多个型钢支架作为二衬外弧钢筋以及二衬内弧钢筋的预支撑结构,且主隧道外弧钢筋、二衬外弧钢筋以及二衬内弧钢筋在铺设过程中直接留出交叉洞口位置,在二衬内弧钢筋与二衬外弧钢筋通过拉钩绑扎固定之后,沿留出交叉洞口位置进行封模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结构强度之后拆除交叉洞口位置处露出部分的型钢支架,即完成该处施工;

25、本方案,通过型钢支架作为二衬外弧钢筋及二衬内弧钢筋的预支撑结构,对二衬外弧钢筋及二衬内弧钢筋在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安全性,且,型钢支架以主隧道仰拱对二衬外弧钢筋以及二衬内弧钢筋进行支撑,无需穿透主隧道防水层植入拉筋进行固定,避免了对防水结构造成破坏;也无需在隧道交叉部位进行全环钢筋施工,降低了施工耗材成本,且,在绑扎之后无需切割即可留出对应次隧道的交叉洞口位置,能够降低施工周期及工作量。

26、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拱架包括若干支撑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依次可拆卸链接构成位于顶部的弧形段和分别设置在弧形段两端的内壁支撑段和交叉洞口支撑段,所述内壁支撑段和交叉洞口支撑段的下端均连接于二衬仰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两端均焊接有连接钢板,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单元通过螺栓穿透连接钢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为工字钢,所述连接钢板上开设有与支撑单元截面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单元端部插入第一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腹板两侧均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一侧边与支撑单元腹板焊接,相邻一侧边与连接钢板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与加强肋板连接处开有第二卡槽,所述加强肋板侧边卡入第二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台车包括铺设于主隧道施工轨道上的两个支撑轨和安装在支撑轨上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下端分别与支撑轨左端和右端滑动连接,上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左端与第一立柱上端连接,右端向第二立柱上端延伸,所述第二立柱上端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右端与第二立柱上端连接,左端向第一立柱上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斜支撑,所述第一斜支撑一端与第一立柱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横梁靠第一立柱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包括基座和安装于基座上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立柱下端和第二立柱下端连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连接有向第二滑块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块上连接有向第一滑块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转动配合于基座上,且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包括第一支撑轮组,所述第二横梁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撑轮组通过轮轴与第一横梁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轮组滑动配合于第二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隧道非完整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完成主隧道内对应交叉洞口位置的二衬仰拱施工;步骤二:铺设主隧道外弧钢筋,主隧道外弧钢筋铺设过程中于交叉洞口位置处留空。本技术方案,通过型钢支架作为二衬外弧钢筋及二衬内弧钢筋的预支撑结构,对二衬外弧钢筋及二衬内弧钢筋在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安全性,且,型钢支架以主隧道仰拱对二衬外弧钢筋以及二衬内弧钢筋进行支撑,无需穿透主隧道防水层植入拉筋进行固定,避免了对防水结构造成破坏;也无需在隧道交叉部位进行全环钢筋施工,降低了施工耗材成本,且,在绑扎之后无需切割即可留出对应次隧道的交叉洞口位置,能够降低施工周期及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吴祖松,刘俊,李文斌,田明,刘会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