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6578317发布日期:2023-12-30 13:4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气灶具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油污污染,随着使用年限增加,油污积累愈发严重。
尤其是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汤汁溢液的情况,通常溢液容易进入火盖的主火孔中。
由于溢液一般具有粘滞性,因此会附着在主火孔的内壁上,从而导致主火孔堵塞,导致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火盖的主火孔易被堵塞,导致燃烧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火盖,所述火盖包括顶盖和筒体,所述顶盖设在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主火孔;所述顶盖的顶壁向下延伸有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所述第一帽檐与所述第二帽檐环设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侧。
6.在本方案中,燃烧器工作时外部溢液易滴落在火盖上,通过在火盖的顶盖上设置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能够对筒体的上的主火孔进行遮盖保护,溢液能够从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底部直接滴落,避免溢液堵住主火孔,进而能够避免降低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的结合能够起到双层溢液导流作用,让顶部溢液沿着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的底部流走不会流入主火孔内,也不会流至筒体内,避免降低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7.优选地,所述第一帽檐设在所述第二帽檐的外侧,所述第二帽檐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帽檐的下端部的上方。
8.在本方案中,外侧第一帽檐的下端低于内侧第二帽檐的下端,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流至顶盖的底面处的燃气、积聚燃气、增强稳焰效果,还能够在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之间形成环形混气腔,使空气与燃气在该环形混气腔混合,使燃烧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9.优选地,所述顶盖的底面位于所述第二帽檐的内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之间具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筒体朝所述第二帽檐方向向上倾斜。
10.在本方案中,顶盖盖设在筒体的顶面,筒体内的燃气流出后顺着斜面的方向向第二帽檐的内壁面流动,从而对燃气起到汇聚和导流的作用。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帽檐和/或所述第二帽檐的截面形状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
12.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帽檐和/或所述第二帽檐设置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能够对溢液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帽檐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α,所述第一帽檐的内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β,其中
α

β

14.和/或,所述第二帽檐的内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γ,所述第二帽檐的内壁
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δ,其中
γ

δ。
15.在本方案中,通过限制第一帽檐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帽檐的内壁面之间的夹角,能够使得溢液在第一帽檐导流作用下滴落;同理,通过限制第二帽檐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帽檐的内壁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溢液使得在第二帽檐导流作用下滴落。
16.优选地,所述筒体包括顶部开口,所述顶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顶部开口上。
17.优选地,所述筒体的顶面具有多个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筒体的侧壁,所述凹槽形成所述主火孔。
18.优选地,所述顶盖的顶壁还向下延伸有环形限位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外侧壁贴合。
19.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顶盖上的环形限位部卡装在筒体内,能够实现顶盖与筒体之间的定位。
20.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稳焰孔,所述稳焰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主火孔之间。
2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燃烧器工作时外部溢液易滴落在火盖上,通过在火盖的顶盖上设置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能够对筒体的上的主火孔进行遮盖保护,溢液能够从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底部直接滴落,避免溢液堵住主火孔,进而能够避免降低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顶盖
100
30.第一帽檐
11031.第二帽檐
120
32.斜面
130
33.环形限位部
140
34.筒体
200
35.主火孔
21036.稳焰孔
220
37.顶面
230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39.如图
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火盖,火盖包括顶盖
100
和筒体
200,顶盖
100
设在筒体
200
的顶部,筒体
200
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主火孔
210。
顶盖
100
的顶壁向下延伸有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第一帽檐
110与第二帽檐
120
环设在筒体
200
的外周侧。
40.燃烧器工作时外部溢液易滴落在火盖上,通过在火盖的顶盖
100
上设置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能够对筒体
200
的上的主火孔
210进行遮盖保护,溢液能够从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底部直接滴落,避免溢液堵住主火孔
210,进而能够避免降低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的结合能够起到双层溢液导流作用,让顶部溢液沿着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的底部流走不会流入主火孔
210内,也不会流至筒体
200
内,避免堵塞火孔,降低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41.第一帽檐
110设在第二帽檐
120
的外侧,第二帽檐
120
的下端部位于第一帽檐
110的下端部的上方。
42.外侧第一帽檐
110的下端低于内侧第二帽檐
120
的下端,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流至顶盖
100
的底面处的燃气,起到积聚燃气、增强稳焰的效果,还能够在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之间形成环形混气腔,使空气与燃气在该环形混气腔混合,使燃烧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43.顶盖
100
的底面位于第二帽檐
120
的内壁面与筒体
200
的外壁面之间具有斜面
130,斜面
130
自筒体
200
朝第二帽檐
120
方向向上倾斜。
44.顶盖
100
盖设在筒体
200
的顶面
230,筒体
200
内的燃气流出后顺着斜面
130
的方向向第二帽檐
120
的内壁面流动,从而对燃气起到汇聚和导流的作用。
45.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的截面形状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能够对溢液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
46.第一帽檐
110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α,第一帽檐
110的内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β,其中
α

β。
通过限制第一帽檐
110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帽檐
110的内壁面之间的夹角,能够使得溢液在第一帽檐
110导流作用下滴落。
47.第二帽檐
120
的内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γ,第二帽檐
120
的内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δ,其中
γ

δ。
通过限制第二帽檐
120
的外壁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帽檐
120
的内壁面之间的夹角,能够使得溢液在第二帽檐
120
导流作用下滴落。
48.在本实施例中,筒体
200
包括顶部开口,顶盖
100
可拆卸地安装在顶部开口上。
49.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盖
100
与筒体
200
固定连接。
50.在本实施例中,筒体
200
的顶面
230
具有多个沿筒体
200
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凹槽,凹槽贯穿筒体
200
的侧壁,凹槽形成主火孔
210。
主火孔
210沿筒体
200
的周向均匀分布,能够实现燃气在火盖上均匀流出,使燃烧器能够产生稳定而均匀的火焰。
51.筒体
200
的顶面
230
自筒体
200
的内壁面朝筒体
200
的外壁面向上倾斜,进而与顶盖
100
上的斜面
130
贴合,形成一个倾斜向上的燃气出口,便于将燃气导流至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之间,空气与燃气能够在第一帽檐
110和第二帽檐
120
之间产生二次混合,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52.顶盖
100
的顶壁还向下延伸有环形限位部
140,筒体
200
的内侧壁与环形限位部
140
的外侧壁贴合。
通过在顶盖
100
上的环形限位部
140
卡装在筒体
200
内,能够实现顶盖
100

筒体
200
之间的定位。
53.筒体
200
的侧壁上还设有稳焰孔
220,稳焰孔
220
设于相邻两个主火孔
210之间。
通过设置稳焰孔
220
能够提升燃烧器内燃气流出时的稳定性,使燃烧器具有较好的火焰稳定性。
5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