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冷凝雾化器的制作方法-k8凯发

文档序号:35528760发布日期:2023-09-21 05:58阅读: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电子烟雾化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冷凝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电子烟为一种将尼古丁盐及香料混合制成液体,再将液体进行雾化的一种电子产品,以其发烟量大、不产生焦油的优点,可以作为香烟的替代品或者表演用品。现有的电子烟雾化芯通常会因为雾化不完善或者雾气未及时排出冷凝而形成液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吸食液滴而降低使用体验的问题。如何防止雾化芯中产生冷凝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芯中会因雾化不完善或雾气在雾化芯中冷凝形成液滴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防冷凝雾化器。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防冷凝雾化器,包括:壳体和雾化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外壁向所述容纳腔腔内延伸形成中间管,所述雾化装置封闭所述容纳腔,所述中间管插入所述雾化装置中;
6.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导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导流装置中的雾化芯;所述导流装置设置有导液腔,所述导液腔一端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的顶面,另一端连通所述雾化芯;
7.所述导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雾化腔,所述导流装置的侧壁凹陷形成导气腔,所述导气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侧壁边沿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入口部、设置在所述雾化芯正上方的出口部、倾斜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的倾斜部;雾化芯生成的雾气进入所述雾化腔及入口部,并沿所述倾斜部斜向上流至所述出口部;所述中间管与所述出口部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导气腔称中心对称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的两侧,多个所述导气腔的所述出口部相互连通,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雾化芯的正上方。
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的顶面中间设置有接口,所述中间管插入所述接口中与所述出气部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导液腔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接口两侧。
11.进一步的,雾化装置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封闭胶套,所述封闭胶套封闭所述容纳腔。
12.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毛细槽。
13.进一步的,所述防冷凝雾化器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雾化组件下方的封闭件,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封闭件上,使所述雾化装置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封闭件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雾化装置在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入口部设置有卡台,所述第一卡扣抵于所述卡台固定,使所述封闭件固定在所述雾化装置上;
15.所述封闭件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抵于所述卡槽
使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封闭件上。
16.进一步的,所述封闭件设置有第二封闭胶套,所述封闭胶套封闭所述壳体。
17.进一步的,所述封闭件包括电触柱和设置在所述电触柱边沿的进气口,所述电触柱与所述雾化芯连接为所述雾化芯供电,外部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防冷凝雾化器。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发明中的导气腔设置在导流装置的侧壁上,且导流装置的入口部设置在出口部的斜下方,雾化后的雾气沿倾斜部以斜向上的方向流至所述出口部;未完全排出所述导气腔雾气冷凝后,能够沿着所述倾斜部流出所述导气腔,避免液滴滞留在所述导气腔内致使用户二次使用时吸食冷凝液。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中雾化装置和封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冷凝雾化器,包括:壳体2和雾化装置1,所述壳体2包括:容纳腔22,所述容纳腔22的外壁向所述容纳腔22腔内延伸形成中间管21,所述雾化装置1封闭所述容纳腔22,所述中间管21插入所述雾化装置1中。所述壳体2呈一半封闭结构,所述壳体2的所述容纳腔22用于储存待雾化的液体,液体流至所述雾化装置1进行雾化,用户使用时,从所述中间管21吸气,形成的雾气即由所述雾化装置1经由所述中间管21排出所述防冷凝雾化器。
25.具体的,所述雾化装置1包括:导流装置11、安装在所述导流装置11中的雾化芯12。所述雾化芯12用于加热液体以生成雾,所述导流装置11用来导流液体和导流雾气。
26.所述导流装置11设置有导液腔111,所述导液腔111一端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11的顶面,另一端连通所述雾化芯12,储存在所述容纳腔22中的液体即经由所述导液腔111流至所述雾化芯12。
27.所述导流装置11的下方设置有雾化腔113,所述雾化芯12即安装在所述雾化腔113内。
28.所述导流装置11的侧壁凹陷形成导气腔112,所述导气腔112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11侧壁边沿并与所述雾化腔113连通的入口部112a、设置在所述雾化芯12正上方的出口部112c、倾斜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11的侧壁上并连通所述入口部112a和所述出口部112c的倾斜部112b;雾化芯12生成的雾气进入所述雾化腔113及入口部112a,并沿所述倾斜部112b斜向上流至所述出口部112c;所述中间管21与所述出口部112c连通。
29.由于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雾气会一直充盈所述雾化腔113、所述导气腔112及所述
中间管21,一旦用户停止吸入,会残留部分雾气,在停止使用后,雾气会在雾化腔113、导气腔112和中间管21中凝结形成液滴,中间管21由于靠近出口,雾气能够及时排出,主要问题集中在雾化装置1上。本发明中入口部112a和出口部112c之间通过倾斜部112b连接,所述倾斜部112b呈斜向上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11的侧壁上,当所述导气腔112中产生凝结液滴时,液滴受重力的作用沿所述倾斜部112b移动,最终流入与所述入口部112a连接的雾化腔113内,流出所述导气腔112,用户再次使用时,导气腔112内的液滴通常已经流出,不会造成用户使用时吸食到冷凝液滴的问题。
30.为了便于雾气及时流出所述雾化腔113,同时加大雾化效果,所述导流装置11上设置有多个导气腔112,所述导气腔112称中心对称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流装置11的两侧,多个所述导气腔112的所述出气部相互连通,连通位置位于所述雾化芯12的正上方。所述中间管21与所述出口部112c连接处连通,所述导流装置11的顶面中间设置有接口114,所述中间管21插入所述接口114中与所述出气部连通。
31.所述导液腔111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接口114两侧。所述导液腔111上端开口连线与所述出口部112c连线相互垂直,所述接口114位于垂心处。所述导液腔111与所述导气腔112相互隔绝,导液腔111和导气腔112中间为所述雾化腔113,所述雾化芯12封闭所述导液腔111。
32.雾化装置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封闭胶套13,所述第一封闭胶套13封闭所述容纳腔22,所述第一封闭胶套13上设置有多个凸缘,所述第一封闭胶套13用于防止液体从所述壳体2因泄漏而流至所述导气腔112及雾化腔113内。
33.所述雾化装置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毛细槽115。在产品安装结束后,由于所述导流装置11与所述外壳并非完全贴靠,雾气除了分布在所述雾化腔113和所述导流墙内,还会分布在雾化装置1与壳体2之间,残留在雾化装置1与壳体2之间的雾气凝结成液滴后,能够通过毛细现象而储留在所述毛细槽115内,避免液滴聚集,造成所述防冷凝雾化器漏液的问题。
34.所述防冷凝雾化器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雾化组件下方的封闭件3,所述壳体2固定在所述封闭件3上,使所述雾化装置1相对于所述壳体2固定。
35.所述封闭件3为所述壳体2与所述雾化装置1的中间固定件,具体的,所述封闭件3设置有第一卡扣33,所述雾化装置1在所述雾化腔113与所述入口部112a设置有卡台116,所述第一卡扣33抵于所述卡台116固定,使所述封闭件3固定在所述雾化装置1上。所述封闭件3设置有卡槽34,所述壳体2设置有第二卡扣23,所述第二卡扣23抵于所述卡槽34使所述壳体2固定在所述封闭件3上。
36.为了避免液体从所述雾化装置1和所述壳体2之间泄漏出所述防冷凝雾化器,所述封闭件3设置有第二封闭胶套31,所述封闭胶套封闭所述壳体2。与所述第一封闭胶套13相似的,所述第二封闭胶套31上同样设置有多个凸缘用于封闭壳体2。
37.在本发明中,所述雾化芯12为电驱动元件,所述封闭件3包括电触柱32和设置在所述电触柱32边沿的进气口35,所述电触柱32与所述雾化芯12连接为所述雾化芯12供电,外部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口35进入所述防冷凝雾化器。
38.本发明中的导气腔112设置在导流装置11的侧壁上,且导流装置11的入口部112a设置在出口部112c的斜下方,雾化后的雾气沿倾斜部112b以斜向上的方向流至所述出口部
112c;未完全排出所述导气腔112雾气冷凝后,能够沿着所述倾斜部112b流出所述导气腔112,避免液滴滞留在所述导气腔112内致使用户二次使用时吸食冷凝液。
39.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